拼音版原文
新霜夜落秋水浅,有石露出寒溪垠。
苔昏土蚀禽鸟啄,出没溪水秋复春。
溪边老翁生长见,疑我来视何殷勤。
爱之远徙向幽谷,曳以三犊载两轮。
行穿城中罢市看,但惊可怪谁复珍。
荒烟野草埋没久,洗以石窦清泠泉。
朱栏绿竹相掩映,选致佳处当南轩。
南轩旁列千万峰,曾未有此奇嶙峋。
乃知异物世所少,万金争买传几人。
山河百战变陵谷,何为落彼荒溪濆。
山经地志不可究,遂令异说争纷纭。
皆云女娲初锻链,融结一气凝精纯。
仰视苍苍补其缺,染此绀碧莹且温。
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
苟非神圣亲手迹,不尔孔窍谁雕剜。
又云汉使把汉节,西北万里穷昆仑。
行经于阗得宝玉,流入中国随河源。
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
嗟予有口莫能辩,叹息但以两手扪。
卢仝韩愈不在世,弹压百怪无雄文。
争奇斗异各取胜,遂至荒诞无根原。
天高地厚靡不有,丑好万状奚足论。
惟当扫雪席其侧,日与嘉客陈清樽。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菱溪大石》,描绘了一块在秋夜中新露的溪边巨石。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石头的形态、来历和变迁。他描述了石头在寒溪中的位置,苔藓覆盖,经风雨侵蚀,连禽鸟都来啄食。老翁对石头的珍视和将其移至佳处的行为,反映出人们对奇异事物的欣赏和保护。
诗人进一步追溯了石头的传说,认为它可能是女娲补天的遗物,或是汉使从昆仑带回的宝玉。这些神话般的解释增添了石头的神秘色彩。然而,他也感叹后世缺乏像卢仝、韩愈那样的大师来澄清真相,使得关于石头的传说变得纷繁而荒诞。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价值,即使看似奇特,也不必过分争论其来源和真实性。他希望在清静之地与好友共赏这块石头,享受自然之美。整首诗语言优美,寓哲理于山水之中,体现了欧阳修的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