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引佩声来上界,雨连香气落中天
出处:《次侍讲先生游方岩韵》
元末明初 · 王祎
灵迹初开不记年,危峰如削路如悬。
曾闻匹马临池饮,恐有群羊化石眠。
风引佩声来上界,雨连香气落中天。
昌黎亦有衡山谒,今古清游岂浪然。
曾闻匹马临池饮,恐有群羊化石眠。
风引佩声来上界,雨连香气落中天。
昌黎亦有衡山谒,今古清游岂浪然。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方岩的神秘与壮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方岩的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首句“灵迹初开不记年”,以“灵迹”二字点出方岩的神秘与古老,暗示其历史久远,难以追溯确切年代。接着,“危峰如削路如悬”一句,通过形象的比喻,描绘了方岩险峻的山峰和蜿蜒曲折的道路,营造出一种高耸入云、险象环生的氛围。
“曾闻匹马临池饮,恐有群羊化石眠”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匹马临池饮”的故事,象征着勇者或智者的孤独与坚韧;二是“群羊化石眠”的传说,寓意着岁月的流逝与世事的变迁。这两句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
“风引佩声来上界,雨连香气落中天”描绘了方岩的自然景象,风中传来的是仙人的佩环之声,雨后弥漫的是花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仙境般的境界。最后,“昌黎亦有衡山谒,今古清游岂浪然”两句,借唐代文学家韩愈(字昌黎)游衡山之事,表达了对古人清雅游历的敬仰,同时也肯定了方岩作为游览胜地的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强调了其在古今游人心中的地位并非偶然。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方岩自然景观和历史传说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同时也蕴含了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