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沉孤影桓山外,虫返青冥壁水空
出处:《东平县君挽词》
宋 · 李新
玉翰飞过碧江东,露泣三荆向晓风。
贝叶尘生昏旧绿,蘋花烟老堕疏红。
鸟沉孤影桓山外,虫返青冥壁水空。
德范岂惟坟上土,传家清训是无穷。
贝叶尘生昏旧绿,蘋花烟老堕疏红。
鸟沉孤影桓山外,虫返青冥壁水空。
德范岂惟坟上土,传家清训是无穷。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玉翰:比喻珍贵的笔,这里指代文人墨客。碧江东:清澈的江水。
露泣:露珠像哭泣一样落下。
贝叶:古代印度用来写经书的树叶。
桓山:古代山名,此处泛指远方的山。
传家清训:世代相传的清廉家规。
翻译
玉色的笔在碧江之上飞翔,清晨的露珠洒落在三荆树上,仿佛在向风中哭泣。古老的贝叶上积满尘土,昔日的绿色显得昏暗;水中萍花凋零,稀疏的红色花瓣飘落。
鸟儿消失在桓山之外,留下孤独的身影;昆虫归巢,只有壁水映照着空荡的青冥。
道德典范岂止是墓上的泥土,清廉家风的教诲是永恒无尽的传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淡远幽静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过去事物的怀念以及对传统德行和家风的珍视。开篇“玉翰飞过碧江东”一句,以“玉翰”比喻高洁的笔墨,或许指的是古代贤才留下的文章,飘逸地飞越了那清澈见底的江东之地。紧接着,“露泣三荆向晓风”则通过露水和三荆(一种草本植物)的形象,传达了一种清晨的寂静与哀愁,似乎连自然界也在为往昔的繁华而感伤。
接下来的“贝叶尘生昏旧绿,蘋花烟老堕疏红”两句,通过对贝壳和蘋花的描写,展示了时间流逝后物是人非的场景。贝壳上积累的尘土和昏暗陈旧的绿色,以及蘋花随风飘散、颜色渐趋苍老的形象,都让人感受到岁月的痕迹。
“鸟沉孤影桓山外,虫返青冥壁水空”两句,则以静谧的自然景物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有些许凄凉的画面。鸟儿在桓山之外投下孤独的身影,而昆虫则在那广阔无垠的天际和清澈透明的水边回归。
最后,“德范岂惟坟上土,传家清训是无穷”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先贤遗风的尊崇,以及对于家族美德与教诲的珍视。这里的“德范”指的是古代圣贤留下的道德规范,而“传家清训”则强调了这些教导在家族中代代相传,永无止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细描绘和深情寄托,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记忆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