聒聒窃脂农即事,喈喈抟黍女趋功
出处:《三月晦东山》
宋 · 洪咨夔
太皞明朝禅祝融,杖藜能送几东风。
两崖萝蔓因依绿,一树桐华自在红。
聒聒窃脂农即事,喈喈抟黍女趋功。
细思举世谁闲得,一笑浮图倒景中。
两崖萝蔓因依绿,一树桐华自在红。
聒聒窃脂农即事,喈喈抟黍女趋功。
细思举世谁闲得,一笑浮图倒景中。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太皞:古代传说中的东方天帝。祝融:火神,后用来指代夏天。
杖藜:藜杖,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东风:春风,象征生机与希望。
萝蔓:藤蔓植物。
桐华:梧桐花,象征高洁。
聒聒:形容蜜蜂采蜜的声音。
窃脂:采集蜂蜡。
农即事:农夫的日常劳作。
喈喈:鸟鸣声,此处形容妇女们制作黍米的和谐声音。
抟黍:搓揉黍米,制作食物。
浮图:佛塔,这里借指寺庙或佛教世界。
倒景:倒映的景色,这里指寺庙倒影在水中或镜中。
翻译
太皞在明天就要禅让给祝融,手拄藜杖又能感受多少春风。两边的山崖上藤蔓缠绕着绿色,一树梧桐花独自绽放着红色。
农夫忙碌采集蜂蜡,妇女勤奋制作黍米,一片勤劳景象。
深思之下,这世上谁能真正清闲,唯有在这佛塔倒影中笑看人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洪咨夔的《三月晦东山》,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对世事的感慨。首句“太皞明朝禅祝融”以神话中的春神太皞和夏神祝融交接,象征着季节的更替。接下来,“杖藜能送几东风”写出了诗人漫步东山,欣赏春风拂面的惬意。
“两崖萝蔓因依绿,一树桐华自在红”描绘了山崖上藤蔓青翠,桐花独自盛开的绚丽景色,展现出生机盎然的春意。诗人通过“聒聒窃脂农即事,喈喈抟黍女趋功”两句,寓言般地表达了农人忙碌于春耕的场景,妇女们忙着制备食物,显示出生活的辛勤与充实。
最后,“细思举世谁闲得,一笑浮图倒景中”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忙碌的反思,认为在这样的繁忙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够真正闲暇,只有在欣赏自然美景时,才能暂时忘却尘世的纷扰,感受到片刻的宁静。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富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