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嫌尘土涴荷衣,移家龙山西复西
出处:《题曾无疑云巢》
宋 · 杨万里
兰芷溪头子曾子,日饭兰花饮溪水。
犹嫌尘土涴荷衣,移家龙山西复西。
清晨芒屦上山觜,瞥见寸云石边起。
急追捉得絮一毬,襟包袖裹不放休。
须臾奔腾触怀出,散满晴空那可收。
云师却与曾子戏,展为大幕褰为帔。
独携曾子登云巢,其上无天下无地。
忽闻阿香笑一呼,曾子惊顾巢亦无。
归来作巢学云样,夜夜云来宿巢上。
犹嫌尘土涴荷衣,移家龙山西复西。
清晨芒屦上山觜,瞥见寸云石边起。
急追捉得絮一毬,襟包袖裹不放休。
须臾奔腾触怀出,散满晴空那可收。
云师却与曾子戏,展为大幕褰为帔。
独携曾子登云巢,其上无天下无地。
忽闻阿香笑一呼,曾子惊顾巢亦无。
归来作巢学云样,夜夜云来宿巢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兰芷:香草名,象征高洁。尘土涴:玷污、弄脏。
荷衣:以荷叶制成的衣服,象征清雅。
龙山:虚构或象征之地。
芒屦:草鞋。
瞥见:猛然看到。
絮一毬:比喻轻盈的云朵。
襟包袖裹:紧紧包裹。
云师:可能指云的拟人化形象。
云巢:想象中的云做的巢穴。
阿香:可能是曾子的妻子或亲人。
翻译
兰芷溪边曾子居,每日以兰花为食,饮溪水度日。他仍嫌尘土弄脏了荷花衣,于是迁移到龙山之西再往西。
清晨他穿着草鞋登山,忽然看见一朵白云在石边升起。
他急忙追赶,抓到一团如棉絮般的云,无论衣襟还是袖口都紧紧包裹。
片刻间,云团在他怀中翻腾,洒满晴空无法收回。
云师似乎在与曾子嬉戏,将云展开成大幕,又卷起作披肩。
曾子独自登上云巢,那里仿佛无天地之分。
突然听到阿香的笑声,曾子惊讶回头,发现云巢也不见了。
回家后,他模仿云的模样筑巢,每夜都有云来巢中栖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境界。开篇“兰芷溪头子曾子,日饭兰花饮溪水”两句,写出了隐士在溪边的宁静生活,他以兰为食,以溪水为饮,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接着“犹嫌尘土涴荷衣,移家龙山西复西”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纷扰的厌弃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愿望。"清晨芒屦上山觜,瞥见寸云石边起"则描绘了一场意外的发现,诗人在早晨登山时发现了云雾缭绕之美景。
紧接着“急追捉得絮一毬,襟包袖裹不放休”表达了诗人对捕捉云彩的迫切心情和行为。"须臾奔腾触怀出,散满晴空那可收"则是对云彩变化无常、难以把握的感慨。
接下来的“云师却与曾子戏,展为大幕褰为帔”写出了诗人与云间仙子的游戏,以及对云雾变幻成不同景象的描绘。"独携曾子登云巢,其上无天下无地"则是对进入云层之上的神秘体验的描述,超脱了世俗的束缚。
最后,“忽闻阿香笑一呼,曾子惊顾巢亦无”写出了诗人在云端听到女仙阿香的声音,但回头寻找却又不见踪迹。"归来作巢学云样,夜夜云来宿巢上"则是对这次体验的总结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无限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