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出处:《西陵遇风献康乐诗》
南北朝 · 谢惠连
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
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
注释
靡靡:缓慢地,无精打采的样子。长路:漫长的路程。
戚戚:忧伤的样子。
遥悲:远方的悲伤,此处指内心的哀愁。
但自弭:只能自我安慰或消除。
路长:比喻人生的漫长旅程或当前面临的艰难路程。
当语谁:该与谁说,表达孤独无助之感。
行行:一步步地,连续行走的样子。
道转远:道路变得越来越远,也指离别的距离或心理距离增加。
去去:离去,远去。
情弥迟:情感上更加拖延不舍。
昨发:昨天出发。
浦阳汭:浦阳江的弯曲处,汭指河流的弯曲处。
今宿:今晚住宿。
浙江湄:浙江即钱塘江,湄指水边。
翻译
踏上这漫长的路,心中满载着无尽的悲伤。远方的悲伤只能自己慢慢消解,面对长长的路,又能与谁诉说呢?
一步步前行,道路似乎越来越遥远,离别之情也越来越难以割舍。
昨天从浦阳河的转弯处出发,今天夜宿在浙江的岸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愁和对远方所爱之人的思念。"靡靡即长路,戚戚抱遥悲"表达了面对漫长道路时心中涌现的无限哀伤,而这种哀伤是如此深重,以至于只能在心中默默承受,无法与他人分享。"悲遥但自弭,路长当语谁"则进一步强调了这份哀愁的孤独和沉痛,它如同一把看不见的刀割裂了诗人的内心。
"行行道转远,去去情弥迟"中的“行行”二字传递了一种不断前行而不得不离去的情景,每一步都让人与所爱之地、之人更加遥远,而这种离别带来的哀愁却越积越多。"昨发浦阳汭,今宿浙江湄"则是诗人通过具体的地理地点来强化这份离愁的感受,不同的地方见证了诗人的旅途,也见证了他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悲伤。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但情感深沉,充分体现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面对离别时内心的复杂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