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竿无韵竹,一树不香梅
出处:《题墨梅竹》
宋 · 胡仲参
洗尽丹青料,清高绝点埃。
数竿无韵竹,一树不香梅。
与可今已矣,补之安在哉。
千年好风致,唤上笔头来。
数竿无韵竹,一树不香梅。
与可今已矣,补之安在哉。
千年好风致,唤上笔头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丹青料:绘画颜料。点埃:尘埃。
无韵竹:缺乏诗意的竹子。
不香梅:不散发香味的梅花。
与可:苏轼对画家文同(字与可)的尊称。
已矣:去世了。
补之:弥补或再现。
风致:风度、情致。
翻译
洗净了所有的颜料,清高得不沾染尘埃。几竿没有韵律的竹子,一棵不散发香气的梅花。
像文与可那样已不在人世,还能在哪里弥补这样的风雅呢?
美好的风度情操,只能在笔尖下唤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参所作的《题墨梅竹》。诗中,诗人以洗尽铅华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墨梅与竹的画面,展现出清新高洁的意境。"洗尽丹青料"表达了对传统绘画色彩的摒弃,强调了墨色的纯粹;"清高绝点埃"则赞美了梅花和竹子的高雅品格,不受尘世污染。接下来,诗人通过"数竿无韵竹,一树不香梅",进一步刻画出竹子的挺拔和梅花的淡雅,暗示了它们的自然韵律和内在香气。
诗人借物抒怀,将对文人画家文同(字与可)的怀念融入其中,感叹"与可今已矣,补之安在哉",惋惜与可已逝,这样的艺术才华和风致难以再寻。最后,诗人期盼通过笔墨传承这种美好的风致,"千年好风致,唤上笔头来",表达了对艺术精神的永恒追求和赞美。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墨梅竹为载体,寓言了诗人对高洁人格和艺术传承的向往,语言简洁,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