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
出处:《次韵谢董君读予诗稿 其一》
宋末元初 · 方回
少年客洛走缁尘,自倚诗才敌万人。
岳耸河奔争气势,霜严月朗借精神。
镜中颜状惊非昔,笔底工夫苦不新。
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
岳耸河奔争气势,霜严月朗借精神。
镜中颜状惊非昔,笔底工夫苦不新。
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次韵谢董君读予诗稿(其一)》。下面我将对此诗进行鉴赏:
少年时期,游历到洛阳,那个时候还沉迷于尘世纷扰,自信自己的才华可以与万人抗衡。这两句表达了年轻时的豪迈和不甘平庸。
"岳耸河奔争气势,霜严月朗借精神。" 这里的“岳”指的是高峻的山峰,“河奔”则形容江河的奔腾之势。这两句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荡与坚定。
"镜中颜状惊非昔,笔底工夫苦不新。" 这里“镜中颜”指的是通过镜子看到自己的容颜,“惊非昔”表明随着时间的流逝,面貌有了变化。而“笔底工夫”则是说诗人对文学创作投入极大的努力和时间,但这种努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或认可。
最后两句“辜负桐江好山水,花开叶落十秋春。”这里表达了一种悔恨的情绪,因为自己错过了美好的时光和景致。"桐江"可能是指诗人曾经居住的地方,而"十秋春"则象征着时间的长久和岁月的流逝。
整首诗通过对比现实与过去,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不待人的感慨,以及文学创作上的辛勤付出与未得回报的无奈。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对于过往美好记忆的珍视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