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高穹不垂耳,官吏屋俱丰全文

高穹不垂耳,官吏屋俱丰

出处:《憎吏行
宋 · 陈藻
人逢胥吏面,唾欲捣其胸。
伤哉彼何罪,造化生蛇虫。
田宅世无有,妻孥腹屡空。
人家词讼起,踊跃时命通。
天性本怀恶,煎熬仍怕穷。
得钱即欢喜,道理那能公。
州府珍宝馈,县官筵席供。
吏赃黥且死,州县多宽容。
三尺既虚设,民冤诉高穹。
高穹不垂耳,官吏屋俱丰

拼音版原文

rénféngmiàntuòdǎoxiōng

shāngzāizuìzàohuàshēngshéchóng

tiánzháishìyǒukōng

rénjiāsòngyǒngyuèshímìngtōng

tiānxìngběn怀huáièjiānáoréngqióng

qiánhuāndàonénggōng

zhōuzhēnbǎokuìxiànguānyángòng

zāngqíngqiězhōuxiànduōkuānróng

sānchǐshèmínyuāngāoqióng

gāoqióngchuíěrguānfēng

注释

胥吏:低级官吏。
胸:心胸。
造化:自然。
蛇虫:比喻恶势力。
田宅:田地和住宅。
腹屡空:经常饥饿。
词讼:诉讼。
时命通:打通关节。
煎熬:苦难。
怕穷:畏惧贫困。
得钱:得到钱财。
道理:公正的道理。
馈:赠送。
筵席:宴会。
黥且死:被施以黥刑(古代的一种刑罚)。
宽容:宽恕。
虚设:徒有其表。
民冤:百姓的冤屈。
高穹:苍天。
官吏屋:官吏们的房屋。

翻译

人们遇见胥吏,面容愁苦,恨不得要打他们胸口。
可怜他们并无罪过,却遭受像蛇虫般的命运。
田地房产皆无,妻儿常常忍饥挨饿。
一旦家中发生争端,他们便忙于疏通关系。
人性本就厌恶贫穷,但贫穷依然折磨他们。
一旦有钱财,他们欣喜若狂,公正的道理却难以坚守。
上级官员赠送珍宝,下级官吏宴请招待。
即使贪污被发现,往往只受轻罚,州县官员多有包庇。
法律三尺虽在,却无法伸张正义,百姓的冤屈只能向上申诉。
然而上天的耳朵并未垂听,官吏们的财富却日益丰厚。

鉴赏

这首诗《憎吏行》是宋代诗人陈藻所作,表达了对胥吏阶层的深深厌恶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诗中通过描绘胥吏对待百姓的恶劣态度,如“人逢胥吏面,唾欲捣其胸”,反映出他们对弱势群体的欺压。诗人感叹胥吏本身并无罪过,却因生在权势阶层而成为害虫,“造化生蛇虫”形象地揭示了这种无奈。

诗中进一步揭示了胥吏贪腐的本质,他们无视田宅破败、妻儿挨饿的现实,“田宅世无有,妻孥腹屡空”,却因权力而兴风作浪,甚至在百姓陷入困境时,他们反而从中渔利,“人家词讼起,踊跃时命通”。诗人痛斥胥吏的贪婪与不公,“得钱即欢喜,道理那能公”。

对于胥吏的腐败行为,法律本应制裁,然而诗中揭露了官场的黑暗面:“吏赃黥且死,州县多宽容”,胥吏犯罪往往能得到宽大处理,法律的威严荡然无存。诗人以“三尺既虚设,民冤诉高穹”表达对公正法制的失望,而“高穹不垂耳,官吏屋俱丰”则讽刺了天高皇帝远,底层人民的诉求无法得到回应,官员们的奢华生活与百姓的困苦形成鲜明对比。

总的来说,《憎吏行》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公、批判胥吏腐败的讽刺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