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虽闻之未识面,已为名家动歆赏
出处:《题兰石寄王善学》
明 · 杨士奇
清源先生乡达尊,昔以通家拜函丈。
别来四十有三年,至今仪形劳梦想。
当时令子朴且真,与我相欢亦长往。
有孙今传祖父业,授徒假馆双江上。
不随尘俗混驱驰,但以诗书待咨访。
潜心篆籀积岁年,往往挥毫作题榜。
我虽闻之未识面,已为名家动歆赏。
玉堂侍读重同宗,万里暌违心怏怏。
此图寄赠有微意,我为题诗叙畴曩。
清贞比德兰与石,珍重幽人在林莽。
别来四十有三年,至今仪形劳梦想。
当时令子朴且真,与我相欢亦长往。
有孙今传祖父业,授徒假馆双江上。
不随尘俗混驱驰,但以诗书待咨访。
潜心篆籀积岁年,往往挥毫作题榜。
我虽闻之未识面,已为名家动歆赏。
玉堂侍读重同宗,万里暌违心怏怏。
此图寄赠有微意,我为题诗叙畴曩。
清贞比德兰与石,珍重幽人在林莽。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杨士奇所作,名为《题兰石寄王善学》。诗中描绘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其品格的赞美。诗的开篇即点明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关系和久别的情谊,“清源先生乡达尊,昔以通家拜函丈”,表达了对友人的尊敬与怀念。接着,诗人通过回忆与友人的相聚时光,以及友人后辈的传承,展现了友情的延续与传承之美。
“有孙今传祖父业,授徒假馆双江上”一句,不仅体现了家族文化的传承,也暗示了友人在教育事业上的贡献。而“不随尘俗混驱驰,但以诗书待咨访”则赞扬了友人坚守高洁品质,不被世俗所累,以诗书为伴,乐于接受他人的咨询与学习的态度。
“潜心篆籀积岁年,往往挥毫作题榜”描述了友人在书法艺术上的造诣,以及其作品的影响力。尽管诗人未曾见过友人本人,却对其作品及名声深感敬仰。“我虽闻之未识面,已为名家动歆赏”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艺术成就的钦佩之情。
最后,“玉堂侍读重同宗,万里暌违心怏怏”表达了诗人与友人虽身处两地,但同为宗族成员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此图寄赠有微意,我为题诗叙畴曩”点明了诗人为此图所作的题诗,旨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敬意。“清贞比德兰与石,珍重幽人在林莽”以兰花与石头比喻友人的高洁品德,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崇高敬仰与珍视。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对友人品格的赞美与思念,展现了深厚的人际关系和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