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险略巳出,弥望尽荒坡
出处:《出八达岭》
金 · 刘迎
山险略巳出,弥望尽荒坡。
风土日巳殊,气象微沙陁。
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
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
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
作诗无佳语,以代劳者歌。
风土日巳殊,气象微沙陁。
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
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
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
作诗无佳语,以代劳者歌。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刘迎在金朝时期,途经八达岭时所见的景象与内心感受。诗中通过对山势、风土、季节变换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塞之地的独特风貌。
首句“山险略已出,弥望尽荒坡”描绘了八达岭山势险峻,视野所及之处皆是荒凉的山坡,营造了一种苍茫辽远的氛围。接着,“风土日巳殊,气象微沙陁”进一步点明了这里的自然环境与气候特点,暗示了边塞之地与内地的不同,以及可能存在的艰苦生活条件。
“我老倦行役,驱车此经过”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旅途劳顿,却不得不在此处经过的情境,流露出一种无奈和疲惫的情绪。接下来,“时节春已夏,土寒地无禾”描述了季节更迭,但土地因寒冷而少有作物生长的景象,反映了边塞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最后,“行路不肯留,奈此居人何”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地居民生活的关切,虽然自己不愿停留,但仍为他们的生活状况感到担忧。诗人在结尾处自谦“作诗无佳语”,以“以代劳者歌”结束,意在通过诗歌表达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敬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边塞之地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命运的关注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