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子夜偏饶景,愁绝霜风何处寻
出处:《观澜亭枯莲》
明 · 王世贞
月冷亭莲秋思深,半池病碧半黄侵。
歌残白苧香犹在,褪尽红衣态不禁。
愧尔渐非初服地,怜予同抱后时心。
江南子夜偏饶景,愁绝霜风何处寻。
歌残白苧香犹在,褪尽红衣态不禁。
愧尔渐非初服地,怜予同抱后时心。
江南子夜偏饶景,愁绝霜风何处寻。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月夜下的枯莲景象,充满了深沉的秋思与淡淡的哀愁。诗人以“月冷亭莲”开篇,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月光如水,洒在亭旁的莲花上,更添几分凄凉。接着,“半池病碧半黄侵”,生动地描绘了池中莲花凋零的情景,一半是病态的碧绿,另一半则被岁月侵蚀成了黄色,展现了生命的衰败与时间的无情。
“歌残白苧香犹在,褪尽红衣态不禁”,这两句将目光聚焦于莲花的过去与现在,曾经的白苧之歌虽已消逝,但那残留的香气依旧飘散在空气中,而莲花的红色外衣也逐渐褪去,无法抵挡时间的侵蚀,形象地表现了美好事物的易逝和生命的脆弱。
“愧尔渐非初服地,怜予同抱后时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枯莲的同情与感慨,感叹它们逐渐失去了生长的适宜环境,如同自己怀揣着迟来的悲情,与时间赛跑,却终究无法挽回逝去的美好。最后,“江南子夜偏饶景,愁绝霜风何处寻”,点明了地点与时间,江南的夜晚总是充满诗意,但在这样的时刻,霜风的寒冷与孤独感却无处不在,引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枯荷的凄美画卷,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无常,也寄托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易逝的深深感慨,以及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