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版原文
鬒发尽白雪垂肩,玉颜桃花如少年。
人言世事了不对,坐中往往爱逃禅。
一朝寻仙游五岳,踏穿芒鞋不停脚。
朝登快阁挹流霞,暮宿云房捣灵药。
会言曾见裴庆父,弃妻走入真人府。
卧处草深三尺余,每入空山骑饥虎。
陌上忽逢铜鼓张,一片青毡单掩阳。
暝归岩洞抱龙宿,腥涎满身闻异香。
大岳人传大造化,夜走深山及奔马。
人问真言一字无,只把圆圈手中画。
后来作者张雪樵,雪山枯坐影萧萧。
自云参透元宫事,已见三花顶上飘。
龙宫主人杨伯雨,啬精炼形如处女。
百尺梯桥万丈潭,携至希夷讲经处。
七星岩下张光明,施药归来眼倍青。
怪松无枝洞底黑,日日鞭龙上太清。
大聂小聂见最晚,气爽神清意诞散。
半榻山云千卷书,相过一饱黄精饭。
归来招予早避名,人间寂寞道初成。
盘陀石上跏趺坐,固守虚无专养婴。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问的《杨山人寻仙歌》描绘了一位杨姓山人的寻仙之旅。首句“鬒发尽白雪垂肩,玉颜桃花如少年”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山人虽年老却仍葆有青春容颜的形象。接下来通过“坐中往往爱逃禅”暗示他追求超脱尘世的生活。
诗中山人“一朝寻仙游五岳”,不畏艰险,踏遍名山,“朝登快阁挹流霞,暮宿云房捣灵药”,展现了他对仙道的执着追求。他甚至遇见了裴庆父这样的传奇人物,后者的生活荒诞而神秘,居住在深山之中。
山人的生活充满了奇异的经历,如与龙共宿、遇见铜鼓张等,这些都体现了道教神话色彩和对自然的敬畏。他的修行得到了大岳人的认可,但又保持沉默,仅以圆圈手势表达真言。
最后,诗人提到张雪樵、杨伯雨等其他仙人形象,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修炼方式和境界,如雪山枯坐、修炼身形、深入经论等。而山人王问则选择“归来招予早避名”,在盘陀石上静坐修炼,专注于虚无,滋养内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仙人追求长生不老、超凡入圣的道教理想,以及隐逸生活的神秘与超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