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迥自应消暑气,树高偏易起秋风
出处:《同白岩诸公清凉寺避暑二首》
明 · 吴俨
古寺遥看入碧空,竹间石径暗相通。
九重宫阙云霄里,千里山河指顾中。
地迥自应消暑气,树高偏易起秋风。
翠微旧址今安在,不用殷勤问远公。
九重宫阙云霄里,千里山河指顾中。
地迥自应消暑气,树高偏易起秋风。
翠微旧址今安在,不用殷勤问远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凉寺的幽静与凉爽之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寺庙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妙画面。
首联“古寺遥看入碧空,竹间石径暗相通”,开篇即以“古寺”点题,遥望之下,古寺仿佛融入了碧蓝的天空之中,显得格外宁静而深远。接着,“竹间石径暗相通”则描绘了一条隐秘的小径,穿过竹林,与古寺相连,暗示着一种神秘而幽深的氛围。
颔联“九重宫阙云霄里,千里山河指顾中”,将视角拉高,想象中的皇宫高耸于云霄之上,而广阔的山河尽收眼底,仿佛伸手可及。这种夸张的描述,既表现了对皇宫的敬畏,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颈联“地迥自应消暑气,树高偏易起秋风”,进一步描绘了清凉寺的环境特点。远离尘嚣之地,自然能消散暑气;高大的树木,更容易引发秋风。这两句不仅写出了环境的凉爽,也暗示了时间的更迭和季节的变换。
尾联“翠微旧址今安在,不用殷勤问远公”,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了对古寺历史的追思。翠微,原指青翠的山色,这里借指古寺的位置。诗人似乎在询问,昔日的古寺是否还存在?最后一句“不用殷勤问远公”,则流露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表明诗人并不在意答案,或许他已经从这番景象中感受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清凉寺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