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磴千百折,蚁穴出游龙
宛转最高顶,缥缈悬虚空。
下压扬江水,上卓玉皇宫。
俯首江山小,两腋挟天风。
三磴千百折,蚁穴出游龙。
金陵在何处,一气连溟濛。
蜀江万里来,吴地一线中。
浦口九龙山,帆片如飞蓬。
江上八卦洲,点点覆青枫。
仪真与六合,目尽不可穷。
咫尺燕子矶,呼吸天可通。
栏杆落鸟背,平视太阳红。
长啸下高阁,放棹大江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临三台洞时所见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感慨。
首先,诗中的“一洞入山腹,一洞凌苍穹”两句,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三台洞的奇特景观,一个洞深入山腹,另一个则直插云霄,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洞穴的神秘与壮观。
接着,“宛转最高顶,缥缈悬虚空”进一步强调了洞穴的高耸与飘渺,仿佛与天空相连,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
“下压扬江水,上卓玉皇宫”则通过对比,将洞穴与江水、皇宫相联系,既体现了洞穴的雄伟,也暗示了其与人间仙境的关联。
“俯首江山小,两腋挟天风”一句,通过视角的转换,从高处俯瞰江山,表现出江山的渺小,同时借“两腋挟天风”表达了自由自在、超越世俗的意境。
“三磴千百折,蚁穴出游龙”运用比喻,将曲折的山路比作游动的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山路的蜿蜒曲折,同时也暗示了登山过程的艰难与挑战。
“金陵在何处,一气连溟濛”通过询问金陵的位置,表达了对远方景色的向往,同时“一气连溟濛”描绘了一幅烟波浩渺、与天地相连的画面。
“蜀江万里来,吴地一线中”则通过对比蜀江与吴地的距离,展现了自然景观的辽阔与壮美。
“浦口九龙山,帆片如飞蓬”描绘了江边的山峦与远处的船只,通过“帆片如飞蓬”的比喻,展现了船只在江面上的轻盈与动态之美。
“江上八卦洲,点点覆青枫”则以八卦洲为背景,点缀着青枫树,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江景图。
“仪真与六合,目尽不可穷”表达了诗人对周围广阔景色的赞叹,以及对无限空间的向往。
“咫尺燕子矶,呼吸天可通”通过燕子矶这一具体地点,进一步强调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人与自然的亲近感。
“栏杆落鸟背,平视太阳红”描绘了诗人站在栏杆上,鸟儿在背后飞翔,平视太阳升起时的红色光芒,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丽。
最后,“长啸下高阁,放棹大江东”表达了诗人释放情感,从高阁下来,划船向东江而去,既是对自然美景的留恋,也是对未来旅程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广阔无垠的感慨,是一首充满哲思与艺术魅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