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见此忽思短策横
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不如芋魁归饭豆。
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羡君怀中双橘红。
拼音版原文
(
)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黄鲁直画马试院中作》。诗中的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
"少年鞍马勤远行,卧闻龁草风雨声"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年轻人骑着马远行的情景,夜晚躺在草地上听着风雨声,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胸怀。
"见此忽思短策横" 这句表达了诗人看到这些情景时,突然想起了自己曾经挥洒自如的书法和文采,但现在却已不复存在,这是对过去光辉岁月的一种怀念之情。
"十年髀肉磨欲透,那更陪君作诗瘦" 这两句则表达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感受。诗人用“十年”来形容时间的长短,用“髀肉磨欲透”比喻自己岁月的消磨和身体的衰老,反观自己的文采已不如往昔。
"不如芋魁归饭豆" 这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认可和回归。芋魁是一种土豆类的植物,是平民百姓常食用的根茎类蔬菜,饭豆则是家常便饭中的主食。这句话意味着诗人在岁月的洗礼中,已经学会了珍惜眼前的人生,不再追求过往的辉煌。
"门前欲嘶御史骢,诏恩三日休老翁"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退隐生活的情景。诗人想象自己将来会像一匹老马一样,被放逐在家门前,而“诏恩三日休老翁”则表达了对朝廷恩惠的期盼。
最后,"羡君怀中双橘红" 这句是对朋友黄鲁直的赞美之词,羡慕他如同手中的鲜红橘子一般,生机勃勃。这也暗示了诗人对友情和艺术生活的珍视。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接受,展现了一种超脱与平和的哲学态度,同时也表现出了苏轼特有的豪放不羁与深邃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