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全文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出处:《春尽感兴
宋 · 杨万里
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

拼音版原文

chūnshìcōngcōnglüèyǎnguòluòhuānàichóu

rénnánběiyīnshūshǎodōng西fāngcǎoduō

xúnjièfēngzhēngzuòzhúyànfēnshùbiéchéng

qīngdēngbáijiǔchángtíngshèngzhōu绿

注释

春事:春天的景色。
匆匆:快速。
掠眼过:迅速流逝。
落花:凋零的花朵。
寂寂:寂静,形容忧愁。
故人:老朋友。
南北:东西方向,这里指各奔东西。
音书:书信。
少:稀少。
野渡:野外的小路。
东西:左右两边。
芳草:花草。
笋:春笋。
一风:微风。
争作:迅速成长为。
竹:竹子。
燕:燕子。
数子:几只小鸟。
别成窠:各自筑巢。
青灯:青色的油灯。
白酒:清酒。
长亭:古代设在路边供行人休息的亭子。
夜:夜晚。
孤舟:孤独的小船。
兀:独自。
绿波:绿色的江面。

翻译

春天的景色匆匆流逝,凋零的花朵让人无奈地感到忧愁。
老朋友各自东西,书信稀少,野外的小路两旁,花草繁茂。
春笋借着微风迅速成长为竹子,燕子分巢各自忙碌筑窝。
在青灯下独自饮酒度过长亭之夜,面对孤独的扁舟和绿色的江面,难以承受这寂寞。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春尽感兴》,从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匆匆离去的无限哀愁和淡淡忧伤。

“春事匆匆掠眼过,落花寂寂奈愁何。” 这两句表达了春天转瞬即逝,美好的事物易逝而不可留,使人感到愁绪满怀,无从排解。春天的繁华如同过眼云烟,转瞬即逝,而落花的寂寞则让人感到无比的凄凉和孤独。

“故人南北音书少,野渡东西芳草多。” 这两句诗表达了对远方亲友的思念,因为彼此隔绝,音信难通,只能在荒野的渡口,望着四处盛开的花草,感慨万千。这里的“故人”指的是久别的朋友或亲人,“音书”是古代书信的统称,“芳草多”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茁壮成长。

“笋借一风争作竹,燕分数子别成窠。” 这两句描绘了春天自然景象,其中“笋借一风争作竹”形容的是春季新竹生长迅速,如同借助风力争相向上生长的样子;“燕分数子别成窠”则是形容燕子在墙壁上筑巢,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小窝,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青灯白酒长亭夜,不胜孤舟兀绿波。” 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独自在长亭中饮酒赏月,心中的哀愁和孤寂。这里的“青灯”、“白酒”都是古代的生活常态,“不胜”意味着无法忍受或承受,“孤舟兀绿波”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界的波涛交织,形成了一幅凄凉的夜景图。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好而短暂的感慨,以及对亲友远离的思念和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