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剪银成此叶,如何入口软于绵
出处:《银鱼乾》
宋 · 杨万里
初疑柘茧雪争鲜,又恐杨花糁作毡。
却是剪银成此叶,如何入口软于绵。
却是剪银成此叶,如何入口软于绵。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柘茧:柘树上的一种虫茧,颜色白,形状似雪。雪:比喻柘茧的白色。
争鲜:争奇斗艳,显得特别鲜明。
杨花:柳絮,春天时杨树的种子。
糁作毡:像细小的颗粒堆积成毡子一样。
却是:原来是。
剪银:形容像剪裁银片一样精细。
此叶:指代前面的柘茧或杨花。
如何:怎么会。
入口:进入口中。
软于绵:比棉还柔软。
翻译
起初以为柘树上的茧如白雪般鲜艳夺目又担心杨花纷飞如同羊毛般铺满地面
鉴赏
这首诗描写的是食物的美味和口感,尤其是对银鱼乾这一道菜肴的赞美。开头两句“初疑柘茧雪争鲜,又恐杨花糁作毡”通过比喻手法,将银鱼与自然界中的雪和柳絮相比较,形象地表达了银鱼洁白如雪、轻柔如柳絹的特质。诗人先是怀疑银鱼是否能与雪争艳丽,然后又担心它是否会像柳絹一样轻盈,这种怀疑和恐惧其实是在强调银鱼的美好。
第三句“却是剪银成此叶”则直接点出银鱼的制法,是通过切割银色的鱼肉形成的片状物,形似树叶。这不仅展示了制作工艺的精细,也增添了一份自然之感,因为“叶”常与植物相连。
最后一句“如何入口软于绵”则是对银鱼乾口感的高度赞扬。诗人质疑这样精致的食物,入口时怎么会比绵羊毛还要柔软。这句话既表达了对银鱼乾口感的惊讶,也强化了其美味的形象。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对待手法,将银鱼乾的外观、质地与自然景物相联系,生动地展现了食物的鲜美和制作工艺的精湛,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中小事的细腻感受和深切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