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如笑后如怒,疏林如风密如雾
出处:《唐寅画山水歌》
明 · 祝允明
杜陵一疋好东绢,韦郎上植松两干。
唐寅今如曹不兴,有客乞染淞江绫。
前山如笑后如怒,疏林如风密如雾。
黯黯浑疑隔千里,蜿蜿忽辨缘溪路。
黑云冱苍梧,丹霞标赤城。
壮哉画工力,九州通尺屏。
两厓远立觢两角,一道空江浸寥廓。
吴绫本自淞水剪,谁把淄渑辨清浊。
茅斋傍江绝低小,羡尔高居长自好。
今年吴地几鱼鳖,看画转觉心热恼。
黄金壶中一斗汁,我欲濡毫映手湿。
莫教童子误攐翻,忽使痴龙携雨出。
唐寅今如曹不兴,有客乞染淞江绫。
前山如笑后如怒,疏林如风密如雾。
黯黯浑疑隔千里,蜿蜿忽辨缘溪路。
黑云冱苍梧,丹霞标赤城。
壮哉画工力,九州通尺屏。
两厓远立觢两角,一道空江浸寥廓。
吴绫本自淞水剪,谁把淄渑辨清浊。
茅斋傍江绝低小,羡尔高居长自好。
今年吴地几鱼鳖,看画转觉心热恼。
黄金壶中一斗汁,我欲濡毫映手湿。
莫教童子误攐翻,忽使痴龙携雨出。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祝允明的《唐寅画山水歌》以诗的形式赞美了唐寅(唐寅是明代著名画家,并非诗题中的“韦郎”)的山水画作。诗人首先赞叹画作的素材——来自杜陵的好东绢,暗示画作的高质量。接着,他将唐寅比作曹不兴这样的古代绘画大师,表达对其技艺的敬仰。
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描绘画面,如“前山如笑后如怒”、“疏林如风密如雾”,展现出山水的生动变化和层次感。诗人形容画中的景色深远而神秘,仿佛隔着千里,又清晰可辨,如同一幅巨大的九州地图展现在眼前。
画面中的两崖对立,江流空阔,色彩对比鲜明,既有黑云覆盖的苍梧,又有红霞照耀的赤城,显示出画工的壮丽构图和精湛技艺。诗人还提及吴地的特色——淞水,暗示画作与当地环境的紧密联系。
最后,诗人寓言般地表达了对画作的喜爱和对画中世界的向往,甚至愿意用黄金酒来润笔,但提醒不要让孩童不慎破坏,表达了对画作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生动,情感饱满,充分展现了祝允明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深刻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