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渊渊
出处:《和康节天意为人二吟 其一》
宋末元初 · 王义山
一毫矫揉不安然,人众岂能终胜天。
透出梦关方是觉,要从心地自澄源。
人能穷理始知命,事到容心便费言。
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渊渊。
透出梦关方是觉,要从心地自澄源。
人能穷理始知命,事到容心便费言。
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渊渊。
注释
矫揉:过分做作。岂:怎能。
胜天:战胜天意。
梦关:梦境的解脱。
觉:醒来。
心地:内心深处。
穷理:深入理解事物本质。
知命:明白命运。
容心:涉及个人情感。
造物:万物。
安排:注定的安排。
浩浩:广大。
渊渊:深邃。
翻译
一丝过分的做作都不自然,众人怎能始终战胜天意。只有通过梦境的解脱才能真正醒来,内心深处需要自我净化。
只有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才能明白命运,一旦事情涉及个人情感就难以言表。
万物的安排都是注定的,大道之中深邃而广大。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王义山的作品,名为《和康节天意为人二吟(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哲理思考和对生命、命运的深刻理解。
“一毫矫揉不安然,人众岂能终胜天。” 这两句表达了人与自然、天道之间力量对比的无奈。"一毫"象征微小之力,"矫揉"指的是勉强、不自然的状态,而"不安然"则说明这种状态是短暂且难以持续的。后半句直接点出了人与天道相比,终究无法长久占据优势。
“透出梦关方是觉,要从心地自澄源。” 这两句诗意在于指引读者超越表象世界(梦关),追求内心的清明和真实。"澄源"意味着心灵的澄清,回到本真的状态。
“人能穷理始知命,事到容心便费言。” 这两句则讨论了人的认识极限与生命的理解。"穷理"指的是深入探究道理至尽头,而"始知命"则是说只有当人彻底了解了自然规律和宇宙真理时,才能真正领悟生命的意义。
最后,“造物安排都已定,道中浩浩而渊渊。” 这两句诗表达了一种宿命论的观点,即万物、包括人的命运,都已经被安排妥当。"道中浩浩而渊渊"则形容宇宙真理和自然法则的宏大无边,同时也表现了其深不可测的特性。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人与天、生命与命运的思考,表达了一种顺应自然、追求心灵澄明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