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长社坛下,无人敢芟斫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薄。
狐媚言语巧,鸟妖声音恶。
凭此为巢穴,往来互栖托。
四傍五六本,叶枝相交错。
借问因何生,秋风吹子落。
为长社坛下,无人敢芟斫。
几度野火来,风回烧不著。
注释
有木名杜梨:有一种树叫做杜梨。阴森覆丘壑:树冠浓密遮盖了山谷。
心蠹已空朽:树心已经被蠹虫蛀蚀,变得空洞腐朽。
根深尚盘薄:根系深深扎根,仍然坚固。
狐媚言语巧:狐狸以狡猾的言辞迷惑人。
鸟妖声音恶:怪异的鸟叫声让人感到不祥。
凭此为巢穴:利用这棵树作为它们的巢穴。
往来互栖托:彼此相互依靠,轮流在此栖息。
四傍五六本:四周有五六棵这样的杜梨树。
叶枝相交错:树叶和树枝相互缠绕。
借问因何生:问这些树是如何生长起来的。
秋风吹子落:可能是秋天的风吹落的种子所长成。
为长社坛下:它们位于长社坛的下方。
无人敢芟斫:没有人敢去砍伐这些树。
几度野火来:多次有野火发生。
风回烧不著:但火势被风向改变,没有烧到这些树。
翻译
有一种树叫杜梨,它的枝叶茂密覆盖了山沟。树心已被虫蛀空,但根部仍然深深扎在土壤中。
狐狸狡猾地说话,鸟儿怪异的叫声令人厌恶。
它们以此为巢穴,互相依赖着栖息。
周围有四五棵杜梨树,枝叶交错在一起。
问它们为何能生长,或许是秋风吹落的种子。
它们位于长社坛下,无人敢去砍伐。
几次野火来袭,但风向转变使它们免于焚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而又自在的自然景象,通过对杜梨树的描述,展现了诗人独到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诗中的“有木名杜梨,阴森覆丘壑”一句,以鲜明的笔触勾勒出杜梨树在荒凉山丘间生长的景象,其形态与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粗犷,也透露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生命力。
“心蠹已空朽,根深尚盘薄”两句,则通过对树木内外变化的描述,表达了一种生生不息、顽强自立的情怀。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心蠹”一词,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树木内部结构的老化,也暗示了时间的侵蚀和生命力的坚持。
接下来的“狐媚言语巧,鸟妖声音恶”两句,引入了一种超自然的元素,使诗中不仅有生长之美,更增添了神秘与危险并存的氛围。这里的狐和鸟形象鲜明,不仅是对自然界多样性的描绘,也可能寓意着社会生活中的伪善与邪恶。
“凭此为巢穴,往来互栖托”一句,则从侧面描写了树木成为野生动物避难所的功能,这里的“互栖托”增添了一种生命共同体的和谐感。紧接着的“四傍五六本,叶枝相交错”,则是对树木外观的一种细致入微的描写,通过对树干与枝条纵横交错的形象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繁复与生机。
最终,“借问因何生,秋风吹子落”一句,则引出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和自然规律的深刻提问。这里的“秋风吹子落”,不仅是对季节更替的一种描绘,也象征着生命循环和时间流逝。
最后两句,“为长社坛下,無人敢芟斫。几度野火来,風回烧不著”则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某些现象的敬畏之心。社坛作为古代祭祀场所,在这里成为树木生存的保佑,而“野火”的反复来袭与未能焚毁树木的情形,更强化了自然界中生命力的坚韧。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梨树及其周遭环境的细腻描写,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也反映了其对于人生哲理和宇宙秩序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