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全文
驾轺老子久婆娑,坐听笙歌拥绮罗。
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
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
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

注释

老子:指年老的人。
婆娑:形容行动迟缓或徘徊不前。
笙歌:笙和歌声,泛指音乐和宴会的欢乐气氛。
绮罗:华丽的丝织品,代指华美的服饰。
西凉:古代地区名,这里可能象征过去的美好时光。
如意:象征如意的生活或愿望。
南国:南方,这里可能指诗人所在的地方。
流梭:比喻时间如梭,快速流逝。
吞声:忍住不发出声音。
蒲柳:古人常以蒲柳自比,形容体弱多病。
纪节:记录或标记时间。
蓼莪:《诗经》中的篇名,表达对父母的思念和孝道。
丹心:忠贞的心。
梅月:梅花盛开的季节和明亮的月夜。
挑灯:点燃灯火。
夜如何:夜晚过得怎么样。

翻译

老者驾车长久地徘徊,坐着聆听笙歌环绕着华丽的衣裳。
回忆起西凉那十里之地,如意的日子如同南国的流水般匆匆流逝。
心中压抑的悲伤像蒲柳般无声,无人理会这岁月的流转和家庭的哀愁。
孤独的心在红梅与皎洁月光下更加寂寞,常常挑灯询问深夜何时才会过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岳珂的作品,题为《元夕感旧》,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感慨。诗中,作者以“驾轺老子久婆娑”起笔,描绘了自己在京口度过元宵节时,听着笙歌、环绕着华服佳人的场景,但内心却沉浸在对历史往事的沉思中。

“十里西凉忆如意,百年南国比流梭”运用比喻,将过去的时光比作西凉之地的千里繁华,与南国的百年流转相比,暗示了岁月如梭,人事变迁。接着,“吞声有恨哀蒲柳,纪节无人废蓼莪”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哀伤,如同蒲柳般脆弱,感叹无人能理解他的哀愁,同时又提及无人忘记亲人的节日祭祀。

最后,“寂寞丹心耿梅月,挑灯频问夜如何”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过去的怀念,他独自在月光下挑灯,反复询问夜晚的流逝,流露出深深的感伤和对故人亡友的缅怀。

整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元夕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