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未十月,两夺我良人
出处:《挽胡休复庶常八章》
明 · 沈守正
曾是未十月,两夺我良人。
梅岭千丈险,燕山十尺尘。
故衣渍新泪,斑斑错锦茵。
老眼非东海,不久成枯津。
梅岭千丈险,燕山十尺尘。
故衣渍新泪,斑斑错锦茵。
老眼非东海,不久成枯津。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沈守正为悼念友人胡休复所作的挽歌之一。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诗人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哀思与怀念。
首句“曾是未十月,两夺我良人”以时间的短暂与生命的脆弱为背景,感叹在未满一年的时间里,两次失去了挚爱之人,情感之深沉可见一斑。接着,“梅岭千丈险,燕山十尺尘”运用自然景观的描绘,以梅岭的险峻和燕山的尘土,象征逝者生前经历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暗喻了生命的不易与脆弱。
“故衣渍新泪,斑斑错锦茵”一句,将逝者的衣物比作承载着新泪的锦茵,斑斑点点的泪水如同织锦上的瑕疵,既是对逝者离世的哀痛,也是对逝者生前美好记忆的珍藏。最后,“老眼非东海,不久成枯津”以老眼比喻诗人自己,暗示随着时间的流逝,诗人也将逐渐老去,生命如东海之水终将干涸,表达了对时光无情、生命有限的感慨,以及对逝者的永恒怀念。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逝者生前经历、情感体验及个人感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亡友深深的哀悼之情,同时也触及了生命、时间与记忆的深刻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