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遗裔丹青客,海内仙踪在胸臆
出处:《题谢孔昭画天池石壁》
明 · 王汝玉
层峰秀拔秋云端,叠石乱锁青巑岏。
土花半削太古色,碧池荡漾清流寒。
中吴胜境当第一,虎阜灵岩本非敌。
惜哉未经韦白题,数百年来閟奇迹。
我家相去十里馀,春游秋赏无时虚。
庐山天姥著名久,当与伯仲称舆图。
东山遗裔丹青客,海内仙踪在胸臆。
兴来落笔妙入神,满纸纵横列泉石。
谁能为我唤取五湖船,一夜飞度穹窿巅。
仰窥天关叩石鼓,惊起万壑松风泉。
土花半削太古色,碧池荡漾清流寒。
中吴胜境当第一,虎阜灵岩本非敌。
惜哉未经韦白题,数百年来閟奇迹。
我家相去十里馀,春游秋赏无时虚。
庐山天姥著名久,当与伯仲称舆图。
东山遗裔丹青客,海内仙踪在胸臆。
兴来落笔妙入神,满纸纵横列泉石。
谁能为我唤取五湖船,一夜飞度穹窿巅。
仰窥天关叩石鼓,惊起万壑松风泉。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以“层峰秀拔秋云端,叠石乱锁青巑岏”开篇,展现出山峦高耸入云,岩石错落有致的雄伟景象。接着,“土花半削太古色,碧池荡漾清流寒”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古老土壤与清澈池水的和谐之美。诗人进一步赞美了此地为“中吴胜境当第一”,并惋惜未见韦应物、白居易等文人墨客的题咏,使得这一美景被尘封数百年。
后半部分,诗人自述与此地的距离以及对这里的喜爱之情:“我家相去十里馀,春游秋赏无时虚。”他将自家与天池石壁的距离描述为十里的路程,却表达了无论四季更迭,都愿意前来欣赏美景的心愿。接着,诗人将庐山与天姥山与天池石壁相提并论,认为它们在名山大川中地位相当,皆可入画入图。
最后,诗人以“东山遗裔丹青客,海内仙踪在胸臆”点明自己是东晋名士谢安的后代,心中装着天下的山水美景。在诗人的想象中,他能够挥毫泼墨,将眼前的景致妙入神韵地描绘出来。结尾处,“谁能为我唤取五湖船,一夜飞度穹窿巅。仰窥天关叩石鼓,惊起万壑松风泉。”表达了诗人渴望乘船夜渡,亲临其境,体验那令人震撼的自然奇观的愿望。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也体现了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诗人成功地构建了一个既具现实感又充满想象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