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少事多都在己,人忧人喜更由谁
出处:《首尾吟 其一二三》
宋 · 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自诧时。
事少事多都在己,人忧人喜更由谁。
壶中日月明长在,洞里乾坤春不归。
谁道光阴如过隙,尧夫非是爱吟诗。
事少事多都在己,人忧人喜更由谁。
壶中日月明长在,洞里乾坤春不归。
谁道光阴如过隙,尧夫非是爱吟诗。
注释
尧夫: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非是:并非只是。
爱吟诗:热爱写诗。
自诧:自我抒发,表达。
事少事多:无论事情简单还是复杂。
在己:取决于自己。
人忧人喜:人们的忧虑和快乐。
由谁:由何人决定。
壶中日月:比喻内心的宁静与永恒。
洞里乾坤:象征内在的世界或心境。
春不归:春天永不离去。
光阴如过隙:形容时间过得飞快。
翻译
欧阳修并不是因为喜欢写诗,写诗是他自我表达的时候。事情的多少都取决于自己,人们的忧虑和快乐又该由谁决定呢。
他的内心世界如同壶中的日月,永远明亮,洞里的世界春天永驻不离去。
谁说时间像过隙般短暂,欧阳修并不是仅仅因为热爱写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首尾吟》其中一二三章。邵雍以诗表达了他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首句“尧夫非是爱吟诗”,诗人自谦并非单纯喜好吟咏诗歌,而是借此抒发内心世界。接下来的两句“事少事多都在己,人忧人喜更由谁”强调个人对于生活琐事和情绪变化的掌控,认为自己的命运和外界的感受主要取决于自己。
“壶中日月明长在,洞里乾坤春不归”运用了象征手法,壶中日月比喻内心的宁静与永恒,洞里乾坤则象征无尽的智慧和内在世界,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静的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一句“谁道光阴如过隙,尧夫非是爱吟诗”回应开头,再次强调时间流逝并非诗人吟诗的主要原因,而是他通过诗来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
总的来说,这首诗体现了邵雍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生活哲学,以及他对时间流逝的深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