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凤阁鸾坡切帝居,西奎东壁映图书全文

凤阁鸾坡切帝居,西奎东壁映图书

出处:《秋日感怀八首
明 · 孙承恩
凤阁鸾坡切帝居,西奎东壁映图书
孙弘待诏依金马,刘向传经老石渠。
樗栎岂堪明主顾,草茅曾有朴忠摅。
飘萧短发丹心在,吟对西风思有馀。

鉴赏

此诗《秋日感怀八首(其三)》由明代诗人孙承恩所作,通过对宫廷与图书的描绘,以及个人身份与理想抱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感慨与忠诚之心。

首联“凤阁鸾坡切帝居,西奎东壁映图书”,以“凤阁”、“鸾坡”象征皇宫的尊贵与威严,“西奎东壁”则指代图书的丰富与知识的深邃,描绘出一个既辉煌又充满学问的帝王之居。这里运用了借代和象征的手法,将皇宫与图书的景象与帝王的权力与文化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庄严而博学的氛围。

颔联“孙弘待诏依金马,刘向传经老石渠”,通过引用历史人物孙弘和刘向的故事,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氛围。孙弘是汉代著名的学者,曾在金马门待诏;刘向则是汉代的经学家,晚年在石渠阁传经。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既赞美了古代学者的学术成就与忠诚精神,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身份与追求的反思。

颈联“樗栎岂堪明主顾,草茅曾有朴忠摅”,诗人自比为“樗栎”(比喻无用之材),表达了自己虽不被帝王重视,但内心仍保持着朴素的忠诚与坚持。同时,诗人也借“草茅”(比喻民间)表达了一种对平民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与同情。

尾联“飘萧短发丹心在,吟对西风思有馀”,诗人以“飘萧短发”形容自己的年华已逝,但“丹心”(赤诚之心)依旧坚定。面对“西风”,诗人思绪万千,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有对未来命运的思考。这一联情感深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对理想的深刻感悟。

综上所述,《秋日感怀八首(其三)》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学问、忠诚与人生的独特见解,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