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名虚冒乱离间,变后除书尽可删
出处:《端州杂诗又十一首》
清 · 钱澄之
荣名虚冒乱离间,变后除书尽可删!宫尹滥凭供俸窃,新恩屈就侍郎班。
为要使节频颁诏,漫假旌麾岂出关!江右诸君承宠遍,故乡可听锦衣还?
为要使节频颁诏,漫假旌麾岂出关!江右诸君承宠遍,故乡可听锦衣还?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现象的深刻洞察与批判。首句“荣名虚冒乱离间”,揭示了在动荡不安的年代,所谓的荣誉与名声往往只是表面的浮华,缺乏实质意义。接着,“变后除书尽可删”进一步强调,在社会变革之后,那些曾经赋予个人荣誉的文书或许已失去其价值,暗示了权力更迭与世事无常。
“宫尹滥凭供俸窃,新恩屈就侍郎班”两句,直指官场中的不正之风。宫尹本应是朝廷重臣,却因滥权而获取不应得的俸禄;新恩下,作者不得不屈尊就任侍郎之职,暗含对官场中权力与地位交换的讽刺。
“为要使节频颁诏,漫假旌麾岂出关”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频繁派遣使节、滥用权力的不满。使节的频繁派遣似乎是为了彰显权威,但实际上是否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漫假旌麾岂出关”一句,以问句形式表达了对这种行为的质疑,即这些权力的使用是否真的超越了国界,是否真正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最后,“江右诸君承宠遍,故乡可听锦衣还?”将话题转向个人情感与理想。在江右(泛指江南地区)的官员们普遍受到恩宠的情况下,作者反问自己能否回到故乡,穿上象征荣耀的锦衣。这一问,既是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官场腐败、权力滥用以及个人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思考,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