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出处:《吕尚书挽诗二首 其二》
宋 · 刘子翚
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注释
国步:国家的道路,比喻国家的处境。艰棘:艰难险阻。
忠诚:坚定的忠诚。
翼扶:像鸟儿展翅扶持一样保护。
据鞍:骑在马鞍上。
矍铄:精神饱满,老而强健。
骂贼:痛骂敌人。
含糊:声音模糊,形容体力不支。
义在:道义存在于。
光惇史:使历史光辉,强调正义。
人亡:失去英雄。
壮图:宏伟的计划或理想。
感家世:触动家族的历史记忆。
愤气:愤怒的情绪。
吞胡:指向胡虏,古代对北方敌人的称呼。
翻译
国家道路充满艰难险阻,我发誓要用忠诚去守护。骑马奋战还精神焕发,痛骂敌人已经声音微弱。
道义在于光照史册,失去英雄丧失宏图大志。
因公事触动家族往事,满腔愤怒直指胡虏。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刘子翚的作品,名为《吕尚书挽诗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忠诚与正义的坚守,以及面对困境时的不屈不挠。
"国步多艰棘,忠诚誓翼扶。" 这两句表达了国家所处的危难之中,诗人以忠诚之心立誓,要像鸟儿的翅膀一样保护和支持国家。这是对忠义情操的自我勉励。
"据鞍方矍铄,骂贼已含糊。" 这两句则描绘了诗人正坐马鞍之上,剑光闪耀,准备出征,而敌人的形象已经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对战争状态的生动描述,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敌人的蔑视。
"义在光惇史,人亡失壮图。" 这两句表明了诗人认为正义的事业应当照亮历史,而人们却因为死亡而错失了壮丽的蓝图。这是对英雄事业被迫中断的慨叹。
"因公感家世,愤气欲吞胡。"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因国家之事而感怀家国,以及心中的愤怒几乎要把北方异族(胡)给吞没。这是对国家危亡的深切关怀和无比的爱国情怀。
整首诗通过对忠诚、正义的歌颂,对英雄壮志多困的哀叹,以及对外敌的蔑视与憎恨,展现了诗人坚定不移的民族意识和深沉的历史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