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君刀尺裁华木,付与过头杖子禅
出处:《偈颂二百零五首 其一七二》
宋 · 释正觉
一头白发几回春,方信闲身似痴人。
直下放教平稳去,更将何法作根尘。
法无根尘,心无向背。
心无向背,道合自然。
道合自然也,日日好日,年年好年。
东君刀尺裁华木,付与过头杖子禅。
直下放教平稳去,更将何法作根尘。
法无根尘,心无向背。
心无向背,道合自然。
道合自然也,日日好日,年年好年。
东君刀尺裁华木,付与过头杖子禅。
鉴赏
这首宋朝释正觉的偈颂,以白发老人自比,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深刻体悟和超脱心境。首句“一头白发几回春,方信闲身似痴人”,描绘了诗人历经岁月沧桑,终于认识到闲散生活中的淡泊与宁静,仿佛一个看似痴傻实则内心清明的人。
接下来,“直下放教平稳去,更将何法作根尘”表达了诗人对于放下执着,追求心灵平静的决心,认为无需再寻求任何方法来束缚或扰乱内心。这里的“根尘”通常指烦恼的根源,诗人主张去除这些束缚,达到内心的自由。
“法无根尘,心无向背”进一步强调了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理念,表明诗人已经超越了对佛法形式的理解,达到了心无挂碍的境地。他认为,只有当心无所偏,才能与道相合,自然而然地体验到生活的美好。
最后两句“道合自然也,日日好日,年年好年”,是对这种境界的赞美,认为每日每时都充满喜悦,每年每年都是美好的时光。诗人以“东君刀尺裁华木,付与过头杖子禅”作结,寓言春天的东君(司春之神)用他的工具修剪树木,象征着生命的自然生长和修行者的随缘自在。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个人的生活体验,传达出一种超脱世俗、顺应自然的禅意,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