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簟无三伏,楼台即五城
出处:《重咏风扇》
明 · 杨慎
披襟誇宋玉,吹律诧邹生。
何似风轮扇,能令暑域清。
蕴隆澄沆瀣,道曷幻蓬瀛。
枕簟无三伏,楼台即五城。
郢人忘羽秉,宣曲想衣更。
䬃爽萧丘似,飘飖列驭并。
土囊真妄说,天籁实多情。
歌舞宜高晏,鲜鲜白纻轻。
何似风轮扇,能令暑域清。
蕴隆澄沆瀣,道曷幻蓬瀛。
枕簟无三伏,楼台即五城。
郢人忘羽秉,宣曲想衣更。
䬃爽萧丘似,飘飖列驭并。
土囊真妄说,天籁实多情。
歌舞宜高晏,鲜鲜白纻轻。
鉴赏
这首明代杨慎的《重咏风扇》诗,以扇子为题,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扇子在炎热夏日中的清凉作用,以及其文化象征意义。首联“披襟誇宋玉,吹律诧邹生”借宋玉和邹衍的典故,赞美扇子如同他们的才情,能带来清爽。接下来的诗句“何似风轮扇,能令暑域清”直接表达扇子的实用价值,如同风轮转动,驱散暑热。
诗人进一步描绘扇子带来的清凉氛围,“蕴隆澄沆瀣,道曷幻蓬瀛”,将扇子比作汇聚天地精华的清流,让人仿佛置身仙境。接着写到即使在最热的三伏天,扇子也能使人忘却酷暑,“枕簟无三伏,楼台即五城”,给人以舒适凉爽的感觉。
诗人还提及古代郢都和宣曲的故事,暗示扇子能唤起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郢人忘羽秉,宣曲想衣更”。扇子的轻盈飘逸,如同萧丘的潇洒和列驭的飘逸,增添了诗的艺术魅力。最后两句“土囊真妄说,天籁实多情”,指出扇子不仅是物质的工具,更是情感的寄托,与歌舞相伴,显得轻盈而富有诗意。
整首诗语言流畅,形象生动,既赞扬了扇子的功能,又寓含了对清凉生活和文化意趣的追求,体现了杨慎独特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