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意已知通烈祖,仪文元不减圜丘
出处:《和半庵庆成诗韵》
宋 · 王志道
重屋祗承敬勿休,前星主鬯贰凝旒。
度筵九尺陈黄目,助祭诸王未白头。
精意已知通烈祖,仪文元不减圜丘。
两阶屡舞苗民格,何况金穰岁有秋。
度筵九尺陈黄目,助祭诸王未白头。
精意已知通烈祖,仪文元不减圜丘。
两阶屡舞苗民格,何况金穰岁有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重屋:高大的殿堂。祗承:尊敬。
勿休:不停止。
前星:前代星辰。
主鬯:主持祭祀。
贰凝旒:象征重要地位。
度筵:设宴。
九尺:巨大。
陈黄目:排列着黄色的器具(或食物)。
助祭:参与祭祀。
未白头:年轻。
精意:精神专注。
通烈祖:与先祖沟通。
仪文:礼仪。
圜丘:天子祭天的场所。
两阶屡舞:两次舞蹈。
苗民格:苗族人民感到敬畏。
金穰:丰收。
岁有秋:常有丰收之年。
翻译
高大的殿堂只因尊敬而不息,前代星辰象征着重要的祭祀仪式。巨大的宴席上排列着黄色的眼睛(可能指祭祀用的器具或食物),诸位年轻的王尚未白头参与祭祀。
精神专注已知能与先祖沟通,礼仪丝毫不逊于圜丘(古代天子祭天的场所)。
两次舞蹈在台阶上,使苗族人民感到敬畏,更何况丰收之年常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志道的作品,名为《和半庵庆成诗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扬古代圣明君主与祭祀活动的诗篇。
"重屋祗承敬勿休" 这一句表达了对先祖功德的尊崇之情,"重屋"指的是祖庙或宗庙,"祗承"即继承,表示后人对于前代君主的敬仰不减。"前星主鬯贰凝旒" 中的"前星"通常指代天子,即皇帝,"主鬯贰凝旒"则形容其威仪庄严。
"度筵九尺陈黄目" 这一句描绘的是祭祀场景,"度筵"可能是指祭坛的高度,"九尺"象征着尊贵和完美。"助祭诸王未白头" 表示诗人参与了对先王的祭奠活动,即便年事已高,也仍然保持着对先人的敬意。
"精意已知通烈祖" 一句表明诗人内心之所思已经与古代圣主相通,"仪文元不减圜丘" 则指的是祭祀的礼节和古时一样庄重,没有任何削减。
最后两句 "两阶屡舞苗民格,何况金穰岁有秋" 描述了诗人对于农业丰收的期待与祝愿。这里的"两阶"可能是指宫殿中的台阶,"屡舞"则意味着频繁举行的舞蹈仪式来庆祝丰年。"苗民格"即指农民之类的人群,"何况金穰岁有秋" 则是在说如果连金库都富足了,更不用说每年的秋天都会有收获。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礼制的追忆和对丰收的期望,展现了一种尊崇传统与期待社会安宁繁荣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