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
出处:《送卢舍人三首 其三》
唐 · 贯休
三曰: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天上人间去复来。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祗是弘隆大乘福。
自古皇王与贤哲,顶敬心师刻金玉。
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布发掩泥非一朝。
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
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
君又不见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
轮王释梵作何因,祗是弘隆大乘福。
自古皇王与贤哲,顶敬心师刻金玉。
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
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
代天理物映千古,布发掩泥非一朝。
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
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
注释
释梵:佛教中的梵天,象征智慧。亿垓:极言数量巨大,此处指寿命极长。
轮王:佛教中的转轮圣王,象征权力和智慧。
大乘福:佛教中广度众生的大慈悲和福德。
顶敬:极其尊敬,头顶礼敬。
梁武:南朝梁武帝,曾笃信佛教。
文房书府:古代官署名,掌管书籍和文化事务。
先觉:先知或开悟之人。
斯言:这些话语,指代前文所述。
翻译
你难道没看见释迦牟尼和众天神,寿命长达亿万年,他们在天上人间轮回往复。你再看那无数的紫金轮子,一千幅之多,连宝洲的四方都臣服于它们。
轮王释迦为何如此受尊崇?只因他广施大乘佛法的恩泽。
自古以来的帝王和贤者,都以尊敬之心对待佛师,用金玉铭记他们的教诲。
谨记佛陀的教诲,不要拿梁武帝的事迹作为主题。
你没看到近现代的韦、裴、蒋、萧,他们如文房书府的导师,领导百官。
他们代天理政,光照千秋,即使是微小的付出也不是一时之举。
释迦牟尼和轮王的伟大无比,但后继者何处寻?
每一步都要珍重,这些话语并非寻常的歌曲。
鉴赏
这是一首充满了佛教色彩的诗歌,通过对宇宙万物和佛祖释迦牟尼的崇拜,表达了诗人对于永恒与智慧的追求。诗中的“君不见释梵诸天寿亿垓”一句,就已经开启了一种宏大的时间尺度,让读者感受到超脱于凡世之上的境界。而“紫金为轮一千幅,宝洲□四皆臣伏”则描绘了一个壮丽的佛教世界,其中的“轮王释梵作何因,祗是弘隆大乘福”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宗教情怀。
诗人通过对历史上圣贤与皇王的崇敬,以及对佛祖智慧的传承,表达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和文化认同。尤其是在“报通三世释迦言,莫将梁武为题目”一句中,诗人的意志表达得异常鲜明,他在区分历史事件与佛教真理之间的差别,强调了对后者的尊崇。
接下来的“君不见近代韦裴蒋与萧,文房书府师百僚”则是诗人对于唐朝文化繁荣景象的描绘,其中包括了多位文学家和政治家的名字。他们的智慧和成就如同宝贵的遗产,被后世所传颂。
最后,“大哉释梵轮王璞,已矣何人继先觉”则是诗人对于佛祖智慧的赞叹,以及对未来是否有人能够承载这种智慧的疑问。全诗以“行行珍重寄斯言,斯言不是寻常曲”收尾,不仅强调了这番话语的珍贵,更暗示了这首诗歌本身就是一种非凡的文化传递。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佛学知识和文学功底,而且还反映出了一种对于精神世界的永恒追求和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