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亲白发同而母,阿舅飘零愧老甥
出处:《得叶三甥书赋此以答》
明末清初 · 何巩道
慈亲白发同而母,阿舅飘零愧老甥。
骨肉有书投远海,乱离无路到孤城。
背人新燕还家早,老我残花入眼明。
乡园登台望乡国,春风杨柳不胜情。
骨肉有书投远海,乱离无路到孤城。
背人新燕还家早,老我残花入眼明。
乡园登台望乡国,春风杨柳不胜情。
鉴赏
这首诗《得叶三甥书赋此以答》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何巩道所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与关怀,以及对动荡时局下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慈亲白发同而母,阿舅飘零愧老甥”,诗人以慈爱的母亲和漂泊不定的舅舅为引子,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深挂念和对自己未能尽孝的内疚之情。白发苍苍的母亲和四处漂泊的舅舅,构成了诗人情感的起点,也预示了后文对亲情与离散的深刻探讨。
颔联“骨肉有书投远海,乱离无路到孤城”,描绘了在战乱中亲人之间的通信不易,以及无法亲自前往探望的无奈。这里的“骨肉”不仅指血缘关系,更象征着亲情的纽带。在动荡的时代背景下,亲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异常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动荡社会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
颈联“背人新燕还家早,老我残花入眼明”,运用自然界的景象来寄托情感。新燕早早归巢,象征着回归与团聚的美好愿望;而“老我残花”则暗示了诗人年华已逝,岁月不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一联通过对比,强化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团聚难得的感慨。
尾联“乡园登台望乡国,春风杨柳不胜情”,诗人站在家乡的高台上,眺望着遥远的故乡,春风拂过杨柳,却难以承载他满腔的思乡之情。这一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无限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亲情、离散、动荡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作品,也是对时代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和社会变迁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