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阳竹阴里,老圃打门声
出处:《西墅新居》
唐 · 齐己
渐渐见苔青,疏疏遍地生。
闲穿藤屐起,乱踏石阶行。
野鸟啼幽树,名僧笑此情。
残阳竹阴里,老圃打门声。
闲穿藤屐起,乱踏石阶行。
野鸟啼幽树,名僧笑此情。
残阳竹阴里,老圃打门声。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渐渐:慢慢、逐渐。见:看见。
苔青:青苔,这里指苔藓变绿。
疏疏:稀疏的样子。
遍地:到处、满地。
闲穿:悠闲地穿上。
藤屐:用藤条编成的木屐,一种鞋子。
起:起身、起来。
乱踏:随意地踩、走动。
石阶:用石头铺成的阶梯。
野鸟:野生的鸟。
啼:(鸟)叫。
幽树:幽深的树木。
名僧:有名望的和尚。
笑:对…感到有趣或轻笑。
此情:这种情境、景象。
残阳:夕阳、落日。
竹阴:竹子投下的阴影。
老圃:老园丁,也指年长的农夫。
打门声:敲门的声音。
翻译
慢慢看见苔藓转青,稀疏地遍布在地上。悠闲地穿着藤制木屐起身,随意地踩在石阶上行走。
野生的鸟儿在幽深的树丛中啼叫,高僧对此情景报以微笑。
夕阳的余晖映照在竹林阴影里,老园丁敲打门扉的声音响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自然的田园生活图景。开篇“渐渐见苔青,疏疏遍地生”写出了春天到来,地面逐渐被青苔覆盖,生机勃勃的情景。“闲穿藤屐起,乱踏石阶行”则表达了诗人在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漫步,没有任何拘束。
“野鸟啼幽树,名僧笑此情”一句,通过野鸟的歌唱和高僧的笑容,传递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超脱和豁然。最后,“残阳竹阴里,老圃打门声”描绘了黄昏时分,竹林投下长长影子,老园中传来开关门户的声音,营造出一幅宁静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