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公是春父,后土是春母
出处:《嘲春诗》
宋 · 赵鼎臣
天公是春父,后土是春母。
风雨作春媒,桃李为春妇。
桃李嫁春来几时,春工不肯使人知。
昨夜小桃微破萼,漏泄春情春不觉。
风雨作春媒,桃李为春妇。
桃李嫁春来几时,春工不肯使人知。
昨夜小桃微破萼,漏泄春情春不觉。
鉴赏
这首诗以拟人化的手法,将大自然中的元素赋予了生命,描绘了一幅生动活泼的春日景象。诗人将“天公”比作春之父,“后土”喻为春之母,形象地展现了春季万物复苏的氛围。接着,通过“风雨作春媒”,巧妙地将春风、春雨比喻为促成春天的媒介,而“桃李为春妇”,则将桃花与李花比作春天的女性象征,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意象。
诗中提到“桃李嫁春来几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桃花和李花比拟为嫁入春天的女子,生动地描绘了春天到来时花朵盛开的景象。然而,紧接着的“春工不肯使人知”一句,却以一种幽默的口吻,暗示了春天的到来并不容易被察觉,仿佛春天的使者在悄悄地进行着工作,不愿轻易泄露自己的行踪。
最后,“昨夜小桃微破萼,漏泄春情春不觉”两句,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了春天的微妙变化——昨晚,小小的桃花刚刚绽放出花蕾,透露出春意盎然的气息,但春天似乎并未察觉到这一变化。这种细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力,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好而又不易察觉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成功地捕捉并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以及其悄然无声的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深情赞美和细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