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介天地,何以芘风雨
出处:《蜘蛛和韵》
宋 · 李曾伯
物有小而智,虚檐寄微缕。
了不介天地,何以芘风雨。
蜂虿尝自投,螳螂不敢侮。
去面类汤网,取象得羲罟。
丝吐虽非蚕,蝇视有如虎。
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
了不介天地,何以芘风雨。
蜂虿尝自投,螳螂不敢侮。
去面类汤网,取象得羲罟。
丝吐虽非蚕,蝇视有如虎。
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物:事物。小而智:虽小却聪明。
虚檐:简陋屋檐。
微缕:微小生命。
了不:完全不。
介:介意。
风雨:风雨侵袭。
蜂虿:蜜蜂和蝎子。
投:牺牲。
螳螂:昆虫。
侮:轻视。
去面:行为方式。
汤网:鱼网。
取象:模仿。
羲罟:伏羲的渔具。
丝吐:吐丝。
蚕:蚕虫。
蝇视:在蝇虫眼中看来。
如虎:像猛虎。
真巧:真正的巧妙。
人为:人力。
羞煞:使...感到羞愧。
金针女:擅长刺绣的女子。
翻译
世间万物虽小却智慧,于简陋屋檐间藏匿微小生命。它们不介意天地之大,如何抵挡风雨侵袭。
蜜蜂和蝎子敢于自我牺牲,螳螂也不敢轻视它们。
它们的行为如同鱼网般细腻,模仿出伏羲的渔具。
虽然丝线并非出自蚕的吐丝,但蝇虫看来却像猛虎一般可怕。
真正的巧妙并非人力所为,连金针女也感到羞愧无比。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蜘蛛的巧妙与力量,小而智慧,通过虚构的檐角上微小的线索来捕捉猎物。诗中指出,即使是如此细小的生物,也能不被天地间的风雨所干扰,这种能力令人惊叹。蜂虿虽然自身微弱,但仍敢自投于网中,而更强大的螳螂却不敢冒犯蜘蛛。这显示了蜘蛛狡猾机智,能够制伏比自己强大得多的对手。
诗中的“去面类汤网,取象得羲罟”进一步描绘了蜘蛛编织网的巧妙,就像古代的羲罟一样精细与严密。蜘蛛吐丝虽然不如蚕虫,但它的目光却有着虎一般的威猛。
最后,“真巧非人为,羞煞金针女”表达了对自然中这种巧夺天工的技艺的赞叹,同时也带有一种哀愁,因为即便是最精细的人类手艺(如金针女所指代的织造技艺),也难以与蜘蛛的自然本能相比。
这首诗通过对蜘蛛生态特性的描写,展现了作者李曾伯对于大自然中微小生命智慧和力量的观察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