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知足之足,无寡无倾全文

知足之足,无寡无倾

明 · 郭之奇
忠信薄于礼,道德如追蠡。
将除愚乱因,应向薄华洗。
万有生于无,万无归一柢。
昔之得一者,仁义犹稊米。
侯王孤寡身,玉石藏真体。
道隐无名,德至无声。
若昧若谷,乃冲乃盈。
冲气为和,万物以成。
知足之足,无寡无倾
牖窥天见,郊却马鸣。
损之又损,无为无行。
百姓之心,圣人之情。
民注耳目,圣浑聪明。
十三生死地,出死而入生。
死生犹断绝,何况辱与荣。
前之大笑者,毋为乱首惊。
夫惟道德贞,以为天下正。

鉴赏

此诗《定道德经为六十四章漫书所得八首(其五)》由明代诗人郭之奇所作,内容深邃,旨在阐述道德经的核心思想。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道德、仁义、智慧与自然法则之间的关系。

“忠信薄于礼,道德如追蠡”,开篇即揭示了道德与传统礼制之间的微妙关系,道德追求如同在蠡壳中寻找珍珠,虽艰难却珍贵。接着,“将除愚乱因,应向薄华洗”表达了通过道德净化社会,去除愚昧与混乱的意图。

“万有生于无,万无归一柢”,强调了宇宙万物的生成与归宿,指出一切皆源于无形,最终亦归于统一的本质。接下来的“昔之得一者,仁义犹稊米”,则进一步阐述了得“一”的重要性,即找到宇宙的根本,仁义如同细小的稊米,虽微小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侯王孤寡身,玉石藏真体”,通过对比侯王与普通人的生活状态,暗示了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在的权势与物质,而在于内心的纯净与真实。随后的“道隐无名,德至无声”强调了道德与真理的无形与深远,它们不求声名,却能影响万物。

“若昧若谷,乃冲乃盈”,通过山谷的隐秘与充盈,比喻道德与真理的内在力量与丰富。接下来的“冲气为和,万物以成”,说明了道德与真理如同清新的空气,滋养着万物的成长。

“知足之足,无寡无倾”,强调了知足常乐的道理,只有内心满足,才能避免贪婪与失衡。最后,“牖窥天见,郊却马鸣”,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引申出对道德与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以道德为核心,探讨了个人修养、社会秩序、宇宙真理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诗人对道德经思想的深入理解和独到见解。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