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出处:《之永和小憩资寿寺》
宋 · 杨万里
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
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
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
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石子:路上铺满的小石子。径:小路。
疏:稀疏。
作行:形成行列。
憩:休息。
驺仆:驾车的仆人。
山房:山中小屋。
佛像:佛像。
都好:都很好。
静自香:静静地散发出香气。
清兴:雅兴,游玩的兴趣。
归:回去。
僧床:僧人的床。
翻译
石头紧密排列成小路,竹竿稀疏地形成行列。如果不是为了休息马夫,我几乎会错过这山中小屋。
佛像看起来都很精美,林中的花静静地散发着香气。
还不需要完全消散我的雅兴,回去时还要向僧人借床歇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禅院图景。开篇“石子密铺径,竹茎疏作行”两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条由石子铺成的小路和稀疏竹影下的幽径,营造出一种隐逸的氛围。紧接着,“不缘憩驺仆,几失此山房”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宁静之地的喜爱,以及几乎错过这一处所的遗憾。
“佛像看都好,林花静自香”两句,则将视线转向禅院内部,通过观赏庄严美好的佛像和欣赏自然中林间花香,传达了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享受。
最后,“未须清兴尽,归更借僧床”,则是诗人在禅房小憩后,不急于离去,而是希望在这宁静的环境中多留一会儿,延续那份心灵的清净和内心的平和。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与精神世界的深切感悟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