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遇江湖群潦倒,岂应无泪向菰城
出处:《哭子与方伯五首》
明 · 王世贞
当年西省业西京,散入诸侯狎主盟。
握管仅残吴下叟,修文今嗣济南生。
里存鱼舍谁留食,天拆龙门可借名。
但遇江湖群潦倒,岂应无泪向菰城。
握管仅残吴下叟,修文今嗣济南生。
里存鱼舍谁留食,天拆龙门可借名。
但遇江湖群潦倒,岂应无泪向菰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的《哭子与方伯五首(其五)》。诗中表达了对逝去儿子的深切哀悼之情,以及对儿子才华和品德的怀念。
首句“当年西省业西京”,描绘了儿子在年轻时即已展现出卓越的才能,曾在西省和西京等地留下足迹,赢得了广泛的认可。接着,“散入诸侯狎主盟”则进一步说明儿子的才华不仅得到了同僚和诸侯的赏识,更在政坛上结交了众多盟友,展现了他的人脉和影响力。
“握管仅残吴下叟,修文今嗣济南生”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儿子早逝的惋惜。前一句中的“吴下叟”比喻年老之人,暗示儿子在事业上还未达到顶峰便离世;后一句中的“济南生”则是对儿子继承先辈修文之业的肯定,暗含对儿子才华的传承。
“里存鱼舍谁留食,天拆龙门可借名”两句,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儿子生活和名声的怀念。其中,“鱼舍”可能是指儿子生前居住的地方,“留食”意味着留下的食物,象征着对儿子生活的怀念;“天拆龙门”则出自《庄子》,比喻儿子的才华如同鲤鱼跃过龙门,虽已离去,但名声永存。
最后,“但遇江湖群潦倒,岂应无泪向菰城”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儿子离世的悲痛之情。诗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在江湖还是城市,都难以找到能够慰藉自己悲痛心情的地方,只有向着菰城(可能指儿子的家乡或与儿子有关的地方),泪水才会流淌,表达出对儿子深深的思念和哀悼。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逝去儿子的怀念和哀悼,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儿子才华和品德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