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佗故秦吏,堪执酂侯鞭
出处:《登城五首 其一》
宋 · 刘克庄
尉佗故秦吏,堪执酂侯鞭。
箕踞问使者,吾方帝孰贤。
箕踞问使者,吾方帝孰贤。
注释
尉佗:秦朝官员的名字,这里指赵佗。故:原来的,从前的。
堪:能够,足以。
酂侯:古代的一种爵位,此处代指有权势的人。
箕踞:一种随意张开两腿坐的姿势,表示傲慢或不拘礼节。
使者:被派遣传达命令或信息的人。
吾:我。
帝:皇帝。
孰:哪一个。
翻译
尉佗本是秦国官吏,足以担当酂侯的职责。他傲慢地询问使者,问我该向哪位皇帝效忠。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登楼五首·其一》。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历史的反思和个人情感的流露。
“尉佗故秦吏,堪执酂侯鞭。” 这两句通过设想古代秦朝的官员尉佗,手持侯爵的象征性鞭子,展现了作者对于历史权力和地位的思考。这里的“尉佗”可能是虚构的人物,用以代表古代的执政者,而“堪执酂侯鞭”则表现出一种对权力的执掌和维持。
“箕踞问使者,吾方帝孰贤。” 这两句诗中,“箕踞”意指安坐不动,作者通过这种姿态提出了一个问题,询问使者(古代官员或使节)关于谁是贤明的帝王的问题。这里的“吾方”意味着作者所处的时代,而“帝孰贤”则表达了对历代帝王贤否的评判和好奇。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参照,暗含了作者对于现实政治和领导者的思考,以及个人对于理想领袖的追求。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在登楼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和心路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