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
出处:《九日同少符饮 其二》
清末民国初 · 冯煦
天地一憯憺,草木无不靡。
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
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
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
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
岂无侯与王,独以征战死。
有酒不能酹,悲风动淮水。
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
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
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
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
岂无侯与王,独以征战死。
有酒不能酹,悲风动淮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凄惨的秋日景象,诗人冯煦通过天地草木的凋零和百里战场的遗迹,传达出深深的哀伤之情。"天地一憯憺,草木无不靡",展现出大自然在战乱后的荒芜,连草木都失去了生机。"百里暮浩浩,下见旧时垒",黄昏时分,远处的战垒显得更加孤独,勾起了对往昔战争的记忆。
"野鸟声何哀,啾啾沟壑里",野鸟的悲鸣声更增添了哀愁,它们在沟壑中凄厉地叫唤,似乎在诉说无尽的痛苦。"万骑此摧藏,烦冤不能理",诗人感慨万千,战争带来的不仅仅是死亡,更是无数无法申冤的冤魂。"白日寒原昏,犹闻泣荆杞",即使在白天,寒冷的原野上也弥漫着哭泣声,仿佛荆棘和杞柳也在为逝者哀悼。
"岂无侯与王,独以征战死",诗人质问,难道没有封侯拜将的豪杰,却只有无辜的人在战争中丧生?"有酒不能酹,悲风动淮水",诗人借酒浇愁,但无处祭奠,只能让悲风带走哀思,淮水也为之动容。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和对亡者的深切同情,展现了清末近现代初诗人冯煦的忧国忧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