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闻范老堂前柏,千载吴中泽尚存
出处:《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
明 · 王鏊
曾闻范老堂前柏,千载吴中泽尚存。
我种庭槐高百尺,三公当必付诸孙。
我种庭槐高百尺,三公当必付诸孙。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鏊所作的《秉之作且适园有诗和之(其十)》中的第十首。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古代的范老堂前的柏树与现代的庭院槐树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子孙的期望。
“曾闻范老堂前柏,千载吴中泽尚存。”这两句诗以“曾闻”引出对古代的回忆,提到范老堂前的柏树,虽历经千年,但其在吴中的影响力依然存在。这里通过“千载”一词,强调了时间的久远,以及事物影响的深远。
“我种庭槐高百尺,三公当必付诸孙。”后两句转而描述自己亲手种植的庭院槐树,高耸入云,达百尺之高。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的自豪感,同时也暗示了对后代子孙的期待,希望他们能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份成就,如同三公(古代官职,象征高位)的地位,由子孙世代相传。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展现了时间的流转与个人情感的延续,既是对历史的追忆,也是对未来寄予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