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执经来,请业吾语尔
出处:《检外祖黎静圃安理府群文稿感成》
清 · 郑珍
八股行海内,于今五百祀。
子弟为学问,富贵当券纸。
是于古制作,未便克均峙。
自有归唐兴,杨马不敢耻。
下迄崇祯末,能辈递砻砥。
小技诚未尊,大醇亦无几。
元气入我朝,钟陵实巨指。
韩张有天授,蓺圣忘排比。
继起百年间,亦莫不深柢。
后生贪巧捷,转贩竞相市。
盗笛吹宫商,截朽饰丹紫。
玉尺亦已亡,各以意憎喜。
古云经大义,毋乃不若是。
惟昔外王父,孝友发屯否。
多能出少贱,此事特深至。
出入对偶法,钩提古先髓。
食时可百篇,占授懒自纪。
平生多阅历,曾不挂唇齿。
文亦杀锋棱,百鍊化绕指。
老手林汲翁,见之叹无已。
谓是有根本,更无巇可抵。
禄位惜不偿,老饮抑泉水。
呼母来从居,曰已归故梓。
七十老孟公,处置到鸡豕。
三日一来过,琐琐身料理。
此义今则无,死或不相视。
固知有言者,天性厚如此。
当时我童幼,顽状顽难似。
先生抚而笑,孺子盍楚捶。
耕稼傥有人,学成尽堪俟。
此后执经来,请业吾语尔。
配质不易镌,而公行病矣。
阳厥见侠瘿,绕颈若珠累。
无知尚肆姐,持册前问字。
先生不挥去,曰居待吾起。
力疾为指说,声轰所凭几。
想见仁人心,何尝知有死。
回首十六年,面命犹在耳。
儿长业日荒,欲言自先葸。
司马有遗文,传布竟谁事。
临风一抚额,高山怅予跂。
既以负先生,又以负母氏。
所欲非得为,永惭卢东里。
子弟为学问,富贵当券纸。
是于古制作,未便克均峙。
自有归唐兴,杨马不敢耻。
下迄崇祯末,能辈递砻砥。
小技诚未尊,大醇亦无几。
元气入我朝,钟陵实巨指。
韩张有天授,蓺圣忘排比。
继起百年间,亦莫不深柢。
后生贪巧捷,转贩竞相市。
盗笛吹宫商,截朽饰丹紫。
玉尺亦已亡,各以意憎喜。
古云经大义,毋乃不若是。
惟昔外王父,孝友发屯否。
多能出少贱,此事特深至。
出入对偶法,钩提古先髓。
食时可百篇,占授懒自纪。
平生多阅历,曾不挂唇齿。
文亦杀锋棱,百鍊化绕指。
老手林汲翁,见之叹无已。
谓是有根本,更无巇可抵。
禄位惜不偿,老饮抑泉水。
呼母来从居,曰已归故梓。
七十老孟公,处置到鸡豕。
三日一来过,琐琐身料理。
此义今则无,死或不相视。
固知有言者,天性厚如此。
当时我童幼,顽状顽难似。
先生抚而笑,孺子盍楚捶。
耕稼傥有人,学成尽堪俟。
此后执经来,请业吾语尔。
配质不易镌,而公行病矣。
阳厥见侠瘿,绕颈若珠累。
无知尚肆姐,持册前问字。
先生不挥去,曰居待吾起。
力疾为指说,声轰所凭几。
想见仁人心,何尝知有死。
回首十六年,面命犹在耳。
儿长业日荒,欲言自先葸。
司马有遗文,传布竟谁事。
临风一抚额,高山怅予跂。
既以负先生,又以负母氏。
所欲非得为,永惭卢东里。
鉴赏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郑珍创作,名为《检外祖黎静圃安理府群文稿感成》。诗中表达了对先祖黎静圃的深切怀念与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家族文脉传承的忧虑。
首句“八股行海内,于今五百祀”点明了八股文在古代的盛行,以及时间的久远。接着,“子弟为学问,富贵当券纸”两句,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社会中追求功名利禄的现象。接下来,“是于古制作,未便克均峙”表达了对这种现象的批判,指出这种追求与古代的教育理念不符。
“自有归唐兴,杨马不敢耻”至“继起百年间,亦莫不深柢”几句,回顾了历史上的文人学者,如杨炯、马戴等,他们虽身处不同朝代,但都以学问为重,不以富贵为荣。这体现了古代文人的高尚情操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
“后生贪巧捷,转贩竞相市”至“各以意憎喜”描述了后世文人过于追求技巧和表面的华丽,忽视了内在的真谛。这种现象引发了诗人的深深忧虑。
“古云经大义,毋乃不若是”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经典教诲的重视,认为现代文人应当遵循古训,注重内在修养而非外在形式。
“惟昔外王父,孝友发屯否”至“而公行病矣”部分,诗人回忆了外祖父的教诲,强调了孝顺、友爱的重要性,并感叹自己未能完全遵循这些教诲,表达了深深的遗憾和自责。
最后,“阳厥见侠瘿,绕颈若珠累”至“永惭卢东里”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成为像卢东里那样杰出人物的自责和愧疚,同时对先祖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族文脉传承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