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出处:《题雪窦禅师壁》
唐 · 方干
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
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
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
注释
飞泉:飞泻的瀑布。溅:水花四散开来。
禅石:禅院中的石头,常指修行之地。
瓶注:瓶子中注入的水。
生苔:长出青苔,表示环境清幽且少有人打扰。
海上山:海中的山,比喻稳固或超脱尘世的事物。
不浅:深刻、非浅薄。
天边人:远方来的人,引申为心灵相通的朋友或归人。
自来:自然地来,不受外力影响。
长年:终年,长时间。
桧柏:桧树和柏树,常绿乔木,象征坚韧与长寿。
独夜:孤独的夜晚。
任:任凭,听凭。
风雷:大风和雷电,比喻外界的艰难险阻。
猎者:打猎的人,此处可能象征世俗中忙碌的人们。
闻:听见。
疏磬:稀疏的寺院钟声,象征宁静或召唤。
师:指和尚或修行者。
入定:佛教术语,指进入深度冥想的状态。
回:返回,这里指从冥想中归来。
翻译
飞瀑溅落在禅院的石头上,静置的瓶口也长出了青苔。海中的山峦不会显得浅薄,天边的人儿自会到来。
常年伴随桧树和柏树,独自夜晚承受着风雷。
狩猎者听到稀疏的钟声,知道师父已经结束入定回归。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禅师在深山中修行的景象。"飞泉溅禅石,瓶注亦生苔"表明禅师居住的地方泉水奔涌,连石头都被溅湿,而瓶中的水甚至能滋润出苔藓,这是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同时也隐喻了禅师的心灵得到了净化和滋养。
"海上山不浅,天边人自来"则暗示这座山虽然不在海上,但其深远如同隔绝于世,人们若想到达这里必然是有着坚定的心意。"长年随桧柏,独夜任风雷"展示了禅师与自然的融合,他长久以来都伴随着桧柏树,甚至在孤独的夜晚也能够坦然面对风和雷霆。
最后两句"猎者闻疏磬,知师入定回"则表明当猎人听到远处的磬石声响时,就知道禅师已经进入了深度的冥想状态。这不仅展示了禅师修行的专注,也反映出自然界与禅师之间微妙的联系。整首诗通过对山水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一位禅师超脱世俗、与大自然合一的高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