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馆掩凄清,候虫当户织
出处:《自台湾来晋江寓舍独坐,怀兄子铨》
清末民国初 · 林朝崧
昔去榴花红,今来芦絮白。
入门不见君,云作榕城客。
榕城在天未,水遮山复隔。
雁飞不到南,书素徒盈尺。
孤馆掩凄清,候虫当户织。
忆昨艳阳时,咏花同倚石。
如今阶下苔,已上题诗壁。
空庭木叶飞,思君此何极!
入门不见君,云作榕城客。
榕城在天未,水遮山复隔。
雁飞不到南,书素徒盈尺。
孤馆掩凄清,候虫当户织。
忆昨艳阳时,咏花同倚石。
如今阶下苔,已上题诗壁。
空庭木叶飞,思君此何极!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年的诗人林朝崧所作,名为《自台湾来晋江寓舍独坐,怀兄子铨》。诗中通过季节变换和环境描绘,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
首句“昔去榴花红,今来芦絮白”,以榴花的红与芦絮的白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光流转,物换星移。接着,“入门不见君,云作榕城客”写出了诗人寓居他乡,兄长子铨不在身边的孤独感,将兄长比喻为飘渺的云,形象地传达出距离遥远和难以相见的无奈。
“榕城在天未,水遮山复隔”进一步强调了地理上的阻隔,暗示了音信难通的苦涩。接下来的诗句“雁飞不到南,书素徒盈尺”借大雁南飞的典故,表达了对兄长的期盼和书信的徒劳,表达了思念之情。
“孤馆掩凄清,候虫当户织”描绘了寓舍的冷清,以虫鸣声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回忆过去“咏花同倚石”的温馨时光,如今却只剩下阶下苔藓和题诗的墙壁,增添了岁月流转的沧桑感。
最后两句“空庭木叶飞,思君此何极!”以落叶飘零象征着无尽的思念,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兄子铨的思念之情无法言尽,意境深远。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身处异地的孤独与哀愁,情感真挚,富有深沉的家国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