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全文

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

宋 · 冯山
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
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
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
一觉自复本,妙用皆随成。
性通儒佛间,大抵寂与诚。
云见非见故,执见流为情。
名堂虽取相,證实不證名。
文书每丛委,宾客兹逢迎。
二谛本无碍,安知堂虚盈。
优游寄真赏,接引开群盲。
登堂一开豁,洒然尘劳轻。

鉴赏

这首诗以“利漕刘忱明复见性堂”为题,由宋代诗人冯山所作。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哲理,探讨了心灵修养与道德实践的关系。

首句“鉴蚀磨即明,水浑澄斯清”,以鉴镜和水为例,说明通过磨砺和澄清,可以达到明亮和清澈的状态,暗喻心灵的净化和道德的提升。接着,“杂然外滑销,道在虚中生”,指出外界的纷扰并不能影响内心的平静,真正的道路在于内心的虚空之中。

“达哉彭城公,养心浩无营”,赞扬彭城公能够广泛地理解事物,用心修养而无所忧虑。接下来的“一觉自复本,妙用皆随成”,强调通过觉醒,恢复本真的状态,一切美妙的作用自然随之产生。

“性通儒佛间,大抵寂与诚”,指出人的本性贯通于儒家和佛教之间,关键在于内心的宁静与真诚。接着,“云见非见故,执见流为情”,提醒人们不要执着于表面的见解,否则会陷入情感的束缚。

“名堂虽取相,證实不證名”,表明名声和外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真实。后文“文书每丛委,宾客兹逢迎”,描述了日常事务的繁忙和社交活动的频繁,但这些都不应成为心灵修养的障碍。

“二谛本无碍,安知堂虚盈”,强调真理和相对真理之间并无隔阂,就像“见性堂”即使空无一人,其内在的意义依然充实。最后,“优游寄真赏,接引开群盲”,表达了通过心灵的自由游走,发现真善美的价值,并引导他人走出迷惑。

整首诗以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心灵修养、道德实践以及如何在繁忙的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