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视悖俗姿,忍与众小邻
出处:《效齐梁体》
宋 · 韩淲
徘徊碧山崦,想像碧山人。
落日寒未昏,飞鸿过之频。
自视悖俗姿,忍与众小邻。
一朝入圣门,毕世遗清尘。
只今崖边松,可以经千春。
落日寒未昏,飞鸿过之频。
自视悖俗姿,忍与众小邻。
一朝入圣门,毕世遗清尘。
只今崖边松,可以经千春。
鉴赏
这首诗以“效齐梁体”为风格,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与自然美景的向往与追求。诗中描绘了诗人独自在碧山间徘徊,心中想象着山中的隐士生活,表达了对超脱世俗、追求精神高洁的渴望。
首句“徘徊碧山崦”,描绘了诗人在碧绿的山岭间漫步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接着,“想像碧山人”一句,将思绪引向了山中可能存在的隐逸之士,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中人物形象的憧憬。
“落日寒未昏,飞鸿过之频”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意境。落日余晖尚未完全消散,空中飞过的鸿雁频繁掠过,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寓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短暂。
“自视悖俗姿,忍与众小邻”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不合流俗的个性的自我认知,以及面对世俗压力时的坚持与决绝。“一朝入圣门,毕世遗清尘”则是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希望有朝一日能融入高尚的精神世界,远离尘嚣,保持心灵的纯净。
最后,“只今崖边松,可以经千春”以崖边松树的形象作为象征,寓意着坚韧不拔的生命力和长久的存在,表达了诗人对永恒价值的追求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与自然美的深刻思考和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精神自由与道德高洁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