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全文

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

出处:《白乐天影堂
元 · 杨云鹏
晚慕浮屠伴衲衣,至今高榜揭岩扉。
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
但得蓬蒿犹可住,何须兜率是真归。
渺茫两地知何在,满眼春波白鹭飞。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杨云鹏的《白乐天影堂》,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描绘了一幅关于虚实、梦境与现实交织的画面。

首联“晚慕浮屠伴衲衣,至今高榜揭岩扉”,开篇即以“晚慕”二字,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浮屠(佛塔)与衲衣(僧侣所穿的衣裳),象征着佛教的修行与超脱,而“至今高榜揭岩扉”则暗示了这种精神追求的永恒性,即使时间流逝,那份对超越世俗的向往依然鲜明。

颔联“梦中身世元无有,壁上形容果是非”,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梦中身世”的设问,诗人探讨了个体存在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指出身世在梦境中或许并不存在,引人深思。而“壁上形容”则可能指代某种象征或形象,其真假、意义成为疑问,反映了诗人对于自我认知与外界映像之间差异的思考。

颈联“但得蓬蒿犹可住,何须兜率是真归”,表达了对自由与归宿的追求。蓬蒿(野草)象征简朴的生活,兜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则是理想化的归宿。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能找到满足,无需执着于遥远的理想之地。这一联体现了对现实生活的肯定与对理想状态的适度反思。

尾联“渺茫两地知何在,满眼春波白鹭飞”,以自然景象收束全诗,既是对前文思考的呼应,也增添了诗作的意境美。渺茫两地,暗示了现实与理想的模糊边界;满眼春波白鹭飞,则以生机勃勃的景象,象征着无论身处何种境地,生命总能展现出其独有的活力与美好。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梦境与现实、个体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独到见解,以及对自由与归宿的深沉思考。语言简洁而意蕴丰富,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