堪笑无端王老师,错认簸箕作熨斗
出处:《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其一一四》
宋 · 释宗杲
三世诸佛不知有,老老大在外边走。
眼皮盖尽五须弥,大洋海里翻筋斗。
狸奴白牯却知有,瀑布不溜青山走。
堪笑无端王老师,错认簸箕作熨斗。
眼皮盖尽五须弥,大洋海里翻筋斗。
狸奴白牯却知有,瀑布不溜青山走。
堪笑无端王老师,错认簸箕作熨斗。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宗僧人释宗杲的作品,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了对某些事物的误解和认知偏差。诗中通过对比三世诸佛、老者和狸奴白牯对世间事物的理解,揭示了人们的认知局限。
"三世诸佛不知有",暗示佛祖们超脱世俗,对于人间琐事可能并不关心或理解。“老老大在外边走”,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年迈之人对外界的好奇与探索,但可能并未真正洞察事物的本质。“眼皮盖尽五须弥”运用夸张手法,表示老者的视野有限,难以看透世间广大。“大洋海里翻筋斗”则形容他在复杂的世界中迷失方向。
接下来,“狸奴白牯却知有”将视角转向动物,狸奴和白牯虽然简单,却能感知到一些基本的事物。“瀑布不溜青山走”进一步强调自然界的规律,暗示即使是简单的生命也能明白道理,而人有时却不如动物明了。
最后两句“堪笑无端王老师,错认簸箕作熨斗”点题,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错误比喻,讽刺那些像王老师一样,轻易混淆事物本质的人,寓意深刻,寓教于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轻松的笔调,通过生动的比喻,传达了对智慧和认知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