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无分草木与虫鱼,一时奋振皆沾濡全文

无分草木与虫鱼,一时奋振皆沾濡

出处:《赠子瞻 其二
宋 · 徐积
翰林岂特文章工,赤心白日相贯通。
先与吴人除二凶,次与吴田谋常丰。
乃与徒役开西湖,狭者使广塞者除。
溉田不知几万夫,其田立变为膏腴。
世世可知无旱枯,吴人衣食常有馀。
有馀之人善可趣,官司亦可省刑诛。
无穷之利谁与俱,前有白傅后有苏。
翰林如此能成务,吴人叩额呼为父。
未知何处立生祠,定是吴山行坐处。
翰林却过淮之东,无人不看眉阳公。
玉堂气貌将以恭,又到南城寻老农。
仍使尊中酒不空,玉泉最好白醅醲。
便将玉水倾喉咙,须臾醉倒无忧翁。
老翁虽醉不敢迂,记得杭州三事书。
欲毗舜智皋陶谟,事防沮隔有所拘。
翰林此说若行诸,圣朝惠泽可大敷。
譬如雷雨动天衢,旷然霈然而廓如。
无分草木与虫鱼,一时奋振皆沾濡
满堂饮酒尽欢娱,更无一人泣向隅。
老农虽然无所逋,愿同众口齐欢呼。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徐积所作,名为《赠子瞻(其二)》。诗中赞扬了苏轼(字子瞻)在杭州治理期间的功绩,以及他为百姓带来的福祉。

诗中首先提到苏轼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成就,更有一颗赤诚之心,与光明正大的品质相通。接着,诗人描绘了苏轼在杭州的治绩:他先是帮助当地除去了祸害,随后规划农田,开凿西湖,使得土地变得肥沃,百姓得以丰衣足食。这种恩泽世代相传,百姓不再担心干旱和饥荒。

苏轼还减少了不必要的官府刑罚,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并且与百姓共享酒宴之乐。他亲自下田,了解农民的生活,提供指导,甚至在宴会上亲自品尝当地的美酒。这些举动都体现了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苏轼的敬仰之情,希望在他离开后,能够有人为他建立生祠,以纪念他的功德。同时,诗人也期待苏轼的理念能够被广泛传播,让更多的官员学习并实践,从而惠及更多的人,如同雷雨般普降甘霖,滋润万物,使社会充满和谐与欢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情的赞颂,展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杰出官员的高尚品德和卓越才能,以及他对民众生活改善的深远影响。